子之所慎:齐,战,疾。
鲁定公十三年的冬至,孔子在鲁国太庙的斋戒室整理玄端礼服。玄色的丝帛上绣着斧形纹样,在青铜灯盏的映照下泛着幽光。他将玉圭捧在掌心,指尖抚过温润的棱角,忽然对身旁的子贡说:“斋者,如执玉,唯恐伤之。”窗外传来校场上传来的戈戟碰撞声,他皱眉道:“战者,如履冰,唯恐溺之。”末了按了按隐隐作痛的膝盖,轻叹:“疾者,如临渊,唯恐坠之。”《论语?述而》记载的“子之所慎:齐,战,疾”,正是这三重敬畏的凝练。“慎”在甲骨文中像“人持中”,本义是“谨慎持中”,在孔子这里演变为“敬慎”的态度——对祭祀的虔诚、对战争的审慎、对疾病的警惕,三者共同构成儒家“敬畏生命”的完整图景。从孔子的太庙斋戒到当代的核威慑与基因编辑,这种“三慎”的精神始终是文明存续的压舱石。
一、齐:祭祀中的虔诚之心
“齐”通“斋”,在儒家语境中是祭祀前的身心洁净仪式,《说文解字》“斋,戒洁也”,指通过斋戒达到内心与神明相通的虔诚。孔子的“慎齐”不是形式的敷衍,而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的真实敬畏——《礼记?祭义》详细记载了斋戒的具体要求:“散斋七日,不御、不乐、不吊”,这七天可处理政务但需禁欲、不参与娱乐、不吊唁丧事;“致斋三日,居于外寝,沐浴更衣,不与外事”,这三天需独居别室,每日沐浴,断绝外事干扰,确保“心不妄思,口不妄言”。孔子在致斋时,会“思其居处,思其笑语,思其志意,思其所乐,思其所嗜”(《礼记?祭义》),回忆祖先的言行举止,让心灵与祖先的精神相通,这种“慎”是“诚于中,形于外”的自然流露。
春秋时期的斋戒礼仪,有严格的等级差异与执行标准。《周礼?天官?膳夫》规定不同祭祀的饮食禁忌:“王斋,则日三举”(天子斋戒每日三餐丰盛),“诸侯斋,则日二举”,“大夫斋,则日一举”,而士阶层“斋则不食荤”(《礼记?玉藻》)——“荤”指葱、蒜等辛辣食物,避免祭祀时口气不洁。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参与季氏的宗庙祭祀,“入太庙,每事问”(《论语?八佾》),连“馈食之礼”中盛放黍稷的登(瓦器)与簋(青铜器)的摆放顺序都仔细询问,这种对细节的审慎,正是“慎齐”的体现。《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认为斋戒的虔诚能调和天地之气,使万物各得其所,这种“天人感应”的观念虽具神秘色彩,却蕴含着“尊重自然规律”的朴素智慧。
“慎齐”的核心是“敬”,而非盲目的鬼神崇拜。《论语?先进》记载子路问“事鬼神”,孔子答“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将人事置于鬼神之前,体现“重人轻神”的理性;但“慎齐”仍不可废,因祭祀是“报本反始”(《礼记?郊特牲》)——报答祖先的生育之恩,反思自身的道德传承。孔子在祭祀时“鞠躬如也,如不容”(《论语?乡党》),弯腰的弧度里藏着对生命源头的敬畏;“献酬辞让”时“降,出,必退,敬慎如始”(《礼记?祭统》),从始至终保持恭敬,正如《周易?谦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谦卑是接近神圣的唯一路径。这种“敬”在现代语境中可转化为“文化认同”——通过祭祀仪式传承家族记忆与民族精神,如清明节祭祖不仅是对先人的缅怀,更是对“孝道”文化的践行。
“慎齐”的现代转化是“仪式感”的留存与精神的回归。日本的“盂兰盆节”人们会“迎魂、祭祖、送魂”,在檐下挂灯笼指引祖先回家,这种对传统的坚守与孔子“慎齐”相通;西方的“感恩节”全家团聚感恩丰收,与《礼记?月令》“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的感恩精神一致。当代中国的“文化寻根”运动中,年轻人穿汉服行成人礼、家族修撰族谱、地方恢复传统庙会,这些实践虽简化了古代斋戒的繁琐流程,却保留了“敬慎”的核心——通过仪式暂停日常的浮躁,回归对生命与传统的思考,正如孔子在斋戒室中“澄心净虑”,现代人也需要这样的精神驿站。
二、战:兵事中的审慎之道
“战”在孔子眼中是“危事也”(《论语?子罕》),《说文解字》“战,斗也”,指武装冲突,《司马法》“杀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虽承认战争有正义性,但需极度审慎。孔子的“慎战”不是“非战”,而是“不轻易言战”——《论语?卫灵公》记载卫灵公问陈(阵法),孔子答“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次日便离开卫国,这种回避不是不懂军事,而是反对卫灵公“好战”的倾向,正如《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的审慎关乎国家存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春秋时期的战争礼仪,仍残留“军礼”的温情。《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记载宋襄公与楚交战,坚持“不重伤(不伤害受伤者),不禽二毛(不擒获老人),不鼓不成列(不攻击未列阵的敌人)”,这种“蠢猪式的仁义”虽被毛泽东批评,却体现当时对战争的约束;《周礼?夏官?司马》“以军礼同邦国”,规定战争需“告于天子”“卜于太庙”,获得正当性授权。孔子推崇的“义战”需符合三重标准:“禁暴”(制止暴行)、“保民”(保护百姓)、“救亡”(挽救危亡),齐鲁夹谷之会中,他以周礼挫败齐国“以兵劫鲁侯”的图谋,“归而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史记?孔子世家》),正是“禁暴保民”的实践。
“慎战”的核心是“保民”,而非争夺土地与财富。《论语?子路》记载子贡问“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孔子答“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肯定管仲阻止游牧民族入侵、保全中原百姓的功绩。他认为“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论语?子路》),战争的前提是“教民”——让百姓明白为何而战,《礼记?檀弓》“师出不逾时”(战争不超过一个季节),避免长期战乱伤及民生,这种“民本”思想比“善战”更显政治智慧。
“慎战”的现代诠释是“集体安全”与“人道主义”的结合。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立“禁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原则,仅允许“自卫”与“联合国授权”的战争;1949年《日内瓦公约》规定“保护战俘、平民、医护人员”,禁止“生化武器”“集束炸弹”等不人道武器,正是“慎战”精神的制度化。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如“一带一路”倡议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2020年促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谈判,体现“以和为贵”的东方智慧,与孔子“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的主张一脉相承。
三、疾:病痛中的生命觉醒
“疾”在儒家语境中不仅是生理不适,更是对生命有限性的警醒,《说文解字》“疾,病也”,甲骨文“疾”像“人躺在床上,身上有箭头”,本义是外伤,后泛指疾病。孔子的“慎疾”包含三重内涵:预防(“君子有三戒”)、调养(“食饮有节”)、正视(“君子不病君子”),这种“慎”是积极的生命管理,而非消极的讳疾忌医。
春秋时期的“慎疾”实践,融合养生智慧与伦理规范。《论语?乡党》详细记载孔子的生活习惯:“食不语,寝不语”(避免分心影响消化与休息)、“不多食”(控制食量)、“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注重饮食卫生与时节)、“不撤姜食”(姜有养生功效),这些习惯与现代“健康饮食”理念高度契合。《礼记?曲礼》“居丧之礼,头有创则沐,身有疡则浴”,规定居丧时仍需照顾身体,可见“慎疾”与“尽孝”并行不悖;《左传?成公十年》记载晋景公“梦大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因不信医而亡,反衬孔子“慎疾”的理性。
“慎疾”的深层是“知命”的智慧——承认生命有限,更需珍惜。孔子“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深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故病中仍保持尊严:“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论语?乡党》)——君主探视时,头朝东躺卧(符合礼制),身上加盖朝服,拖着大带(表示仍在履职),这种“病而不废礼”的态度,体现对生命的尊重。《论语?子罕》记载“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想用家臣礼仪对待,如同诸侯),孔子病愈后反对:“久矣哉,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病中仍坚守诚信,可见“慎疾”与“慎独”相通——即使面对疾病,也不违背本心。
“慎疾”的现代发展是“预防医学”与“生命教育”的结合。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病因预防,如戒烟)、二级预防(早期发现,如体检)、三级预防(防止恶化,如康复),与孔子“三戒”的预防思想一脉相承;“生命教育”课程引导学生认识生老病死,如日本中小学的“食育”课讲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德国的“死亡教育”让学生参观殡仪馆,这些实践帮助人们正视疾病与死亡,正如孔子“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的理性——珍惜生命需从了解生命开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孔子的三慎实践:敬畏的生动写照
孔子在太庙的斋戒,细节中见虔诚。《论语?乡党》记载“齐,必有明衣,布”——斋戒时穿干净的布制内衣,区别于日常衣物;“齐必变食”——改变饮食,不饮酒、不茹荤;“居必迁坐”——从日常居所搬到正寝(斋戒专用房间)。有一次祭祀前,子贡认为“告朔之饩羊”(祭祀用的活羊)可省去,孔子却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论语?八佾》),强调仪式背后的虔诚比形式更重要。他在致斋期间“端章甫”(穿礼服戴礼帽),即使独处也“如见大宾”,这种“慎独”精神使斋戒成为“修身”的契机,正如《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孔子对战争的回避与参与,彰显慎战的底线。《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任鲁国司寇时,“定公与齐侯会于夹谷,孔子摄相事”,临行前“左右曰:‘齐,虎狼之国也,不可信,不如辞。’孔子曰:‘齐侯以礼相邀,不可辞。’”他提前部署“士会”(外交官)与“司马”(军事官),会上以“夷狄之乐不入太庙”驳斥齐国的挑衅,最终“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史记?孔子世家》),以礼止战。晚年见“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史记?孔子世家》),拒绝为乱政者策划战争,这种“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论语?公冶长》)的选择,体现慎战的智慧——不助纣为虐。
孔子对疾病的警惕与调养,藏着生活智慧。《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虽勤奋却“不多食”,保持规律作息;《论语?乡党》记载他“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病中仍不失君臣之礼。据《孔子家语?本姓》,孔子“年七十三,岁在壬戌,四月己丑,卒”,在人均寿命不足30岁的春秋时期,算得上长寿,这与他“食饮有节”“不妄作劳”的慎疾习惯密不可分。他曾告诫弟子“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将疾病预防与伦理修养结合,展现“身心合一”的健康观。
五、历史回响:三慎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孟子对“三慎”的发展,强调“仁心”的核心地位。他将“慎齐”升华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尽心上》),认为内心真诚比外在仪式更重要,“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孟子?离娄下》),诚是斋的本质;将“慎战”发展为“善战者服上刑,连诸侯者次之,辟草莱、任土地者次之”(《孟子?离娄上》),反对好战者、纵横家与过度开发,主张“仁政”止战;将“慎疾”关联“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认为欲望节制是健康与道德的基础,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的主张,正是三慎精神的伦理延伸。
荀子以“礼”规范三慎,强调外在约束与内在自觉的结合。《荀子?礼论》“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认为礼能规范斋戒(生之始)、战争(死之事)、疾病(生死之间);《荀子?议兵》“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明确战争的正义边界在于“禁暴除害”,而非“争利”;《荀子?天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主张通过物资准备(养备)与顺应时节(动时)预防疾病,反对“巫祝祷祠”的迷信。他在《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修身主张,将三慎纳入“礼法”体系,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宋代朱熹的“三慎”诠释,融入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框架。他认为“慎齐”是“存天理”——“斋者,整齐其心,不使妄动,所以存天理也”(《论语集注》);“慎战”是“止人欲”——“战争多出于私欲,故需慎之”;“慎疾”是“循天道”——“饮食起居皆有常,则天理存而疾病远”。朱熹在母亲丧礼中“居丧尽礼,不饮酒食肉,夜不解带者三年”(《宋史?朱熹传》),既慎疾(保护身体)又尽孝(符合礼制),实践了三慎精神。他主持的白鹿洞书院,将“修身之要”列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这些都是三慎的日常体现。
明代王阳明以“心学”解读三慎,回归“良知”的自觉。他认为“慎齐”是“致良知”——“心诚则灵,不诚则无物,斋者,诚之至也”(《传习录》);“慎战”是“知行合一”——“知战之危,则行必慎,此良知自然之用”;“慎疾”是“省察克治”——“常省己过,则天理存而疾病远,此良知之觉”。龙场驿时他“旧疾复发,乃凿石为椁以俟”,却仍“讲学不辍”,在病痛中领悟“心即理”,是慎疾中的觉醒;平定宁王之乱时“先谍知敌情,再设伏兵”,而非贸然进攻,体现慎战的智慧,其“致良知”学说使三慎从外在规范内化为内心自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六、历史人物的三慎实践:敬畏的多样呈现
诸葛亮的“慎战”,是“鞠躬尽瘁”的担当与审慎。《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他“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但“每战必亲勘察地形,夜观星象”,如“空城计”前“登城望司马懿军,见其多疑,乃定计”;《出师表》“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南中,采用“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七擒孟获使其心服,避免反复叛乱,这种“慎战”不是畏缩,而是“安邦定国”的责任。他在《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家训,也体现慎疾的养生思想。
苏轼的“慎疾”,是逆境中的豁达与调养。《东坡志林》记载他“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无论顺逆都“早寝早起,饮食有节”——贬黄州时“躬耕东坡,自号东坡居士”,种稻种菜锻炼身体;贬惠州时“日啖荔枝三百颗”却“不辞长作岭南人”,顺应环境调养;贬儋州时“食芋饮水,着书以为乐”,以乐观心态抗病。他在《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在病痛中领悟生命的有限与永恒,这种“慎疾”是与命运和解的智慧。
文天祥的“慎齐”,是气节坚守中的精神寄托。《宋史?文天祥传》记载他“囚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却“对狱吏焚香拜天,南向而坐”(面向南宋),保持内心虔诚;临刑前“南向再拜而死”,以“慎齐”的姿态践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誓言,其“慎齐”已超越祭祀形式,成为精神的坚守。他在《正气歌》中“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的呐喊,正是“慎齐”中“敬天法祖”精神的升华——对天地正气的敬畏支撑他宁死不屈。
七、当代回响:三慎精神的现代转化
“慎齐”在当代的体现,是“文化认同”与“生态敬畏”的结合。清明祭扫从“烧纸”变为“献花、植树”,环保中见虔诚;春节团聚时“守岁话家常”,在传统仪式中强化家族认同;“非遗”传承中的“拜师礼”“祭祖仪”,如古琴艺术的“雅集”需净手焚香,中医传承的“拜师”需跪拜行礼,这些仪式保留“报本反始”的核心。更重要的是,“慎齐”扩展为对自然的敬畏——“世界地球日”的环保行动、“碳中和”的承诺,都是对“天地”的现代斋戒,正如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的生态智慧。
“慎战”在当代的实践,是“和平发展”与“危机管控”的并重。中国的“裁军30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合作代替对抗;联合国的“维和部队”在全球冲突地区维持和平,2023年有120国参与,部署人数超9万;“核不扩散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等国际协议,建立战争预防机制。民间层面,“反战运动”“和平请愿”此起彼伏,如乌克兰危机中的全球“烛光守夜”活动,这些实践证明,“慎战”不是软弱,而是文明的进步,正如孔子所言“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平是最高的礼。
“慎疾”在当代的发展,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计划”鼓励“每天锻炼一小时”,预防疾病;“垃圾分类”减少环境污染,降低患病风险;“分级诊疗”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就医;“医保全覆盖”减轻看病负担。新冠疫情中,“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疫苗接种”的全民共识,正是“慎疾”精神的集体体现——对生命的敬畏让14亿人形成合力。更深远的是,“心理健康”被纳入健康范畴,“情绪管理”“冥想减压”等方法普及,使“慎疾”从生理扩展到心理,正如孔子“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的情绪管理智慧。
八、三慎的本质:敬畏之心的三重维度
“三慎”的本质是“敬畏之心”的三重面向:对超越性存在(天地、祖先、文化)的敬畏(慎齐),对他人生命的敬畏(慎战),对自身生命的敬畏(慎疾)。这种敬畏不是恐惧,而是“知止”的智慧——知道行为的边界,如《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三慎都是“知止”的实践:慎齐止于心猿意马,慎战止于穷兵黩武,慎疾止于透支健康。
敬畏之心的培养,需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慎齐”可从“每日静坐五分钟”开始,培养专注与感恩;“慎战”可从“避免争执,学会倾听”练习,培养包容与理解;“慎疾”可从“规律作息,健康饮食”践行,珍惜身体与生命。这些小事积累起来,便能形成“敬慎”的生活态度,正如《周易?系辞》“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敬畏是生存的智慧,也是幸福的源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慎”的现代价值,在于对抗“无畏”的浮躁与傲慢。现代社会的“娱乐至死”消解了慎齐的虔诚——将祭祀变为表演,把传统当作噱头;“武力崇拜”淡化了慎战的审慎——影视剧中美化战争,游戏中漠视暴力;“透支健康”忽视了慎疾的警惕——熬夜、暴食、焦虑成为常态。“三慎”提醒我们:对神圣的敬畏让人谦卑,避免狂妄;对战争的警惕让人珍惜和平,避免毁灭;对疾病的重视让人热爱生命,避免挥霍。这三种态度是文明延续的保障,缺一不可。
九、三慎的终极意义:生命共同体的守护
“子之所慎:齐,战,疾”的终极意义,是守护“生命共同体”——通过慎齐连接过去与未来(祖先与后代),通过慎战保护他人与自身(个体与群体),通过慎疾维护身体与心灵(物质与精神)。这种共同体意识超越时空,正如《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慎是实现大同的路径:慎齐培养“讲信修睦”的品德,慎战维护“天下为公”的秩序,慎疾保障“选贤与能”的基础(健康的身体与心灵)。
从孔子的太庙到当代的世界,“三慎”的精神始终未变。它告诉我们:虔诚不是迷信,而是文化的根——没有根的文明会枯萎;审慎不是怯懦,而是和平的基——没有基的社会会崩塌;警惕不是恐惧,而是生命的光——没有光的个体会迷失。当我们在祭祀中缅怀祖先、在冲突中选择包容、在病痛中反思生活,便是在实践这种古老的智慧——让敬畏之心成为文明的指南针,在浮躁的时代守护生命的温度。
孔子的“三慎”,像三颗北斗星,指引着文明的方向。慎齐是“敬”的灯塔,照亮文化传承的道路;慎战是“仁”的航标,指引和平发展的航向;慎疾是“生”的指南,守护个体与群体的健康。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这种敬畏之心比任何武器都更能保护我们——因为唯有敬畏,才能让生命在传承中延续,在和平中繁荣,在健康中绽放,正如孔子在太庙斋戒时的那份虔诚,穿越两千五百年,仍在提醒我们:敬慎不败。
喜欢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请大家收藏:()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食光记 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 炮灰小师姐重生后,麻溜离开宗门 都重生了谁还恋爱脑! 阵云高:英雄寂寞 异能觉醒天命星辰 妻子残害亲女儿,只为讨好白月光 半世浮沉一世梦 重生之母盼女福 重生:找将军当靠山 陷入爱 海疆共明月 费土旧士 洪荒之人掌天地 风吹骨响 不良人:殿下收手吧!前方玄武门 政道问鼎 娇养美强惨祖宗后,咸鱼被迫卷赢 我拒绝嫁给校草 穿越1960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