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18小说网

哈18小说网>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 第167章 闻韶忘味 乐的极致(第1页)

第167章 闻韶忘味 乐的极致(第1页)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鲁昭公二十五年的暮春,孔子在齐国高昭子的府邸听到《韶》乐。乐工们演奏的玉磬声从正厅传来,清越如鹤鸣九皋,他驻足阶下,手中的熟肉在齿间渐渐失了滋味。三个月后,子贡在临淄的市集上买了新鲜的豚肉,孔子尝了一口,忽然笑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记载的“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正是这段沉醉的凝练。“闻韶”不是简单的听觉体验,而是“乐与政通”的深刻共鸣;“忘味”不是味觉的失灵,而是精神被更高境界吸引的自然结果。这种对艺术的极致沉醉,藏着儒家“礼乐合一”的密码:真正的艺术能超越物质欲望,在心灵深处唤醒对“善”的向往,正如《礼记?乐记》“乐者,德之华也”,音乐是道德绽放的花朵。从孔子的齐国听乐到当代的音乐厅,这种“闻韶忘味”的感动始终是人性升华的阶梯。

一、《韶》乐:跨越千年的文明回响

《韶》乐作为虞舜时期的乐舞,在儒家典籍中被奉为“尽善尽美”的典范。《说文解字》“韶,虞舜乐也”,从音,召声,本义是“继也”(《白虎通?礼乐》),象征舜继承尧的德政。《尚书?益稷》记载“《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演奏九遍后有凤凰来舞,可见其神圣性。孔子所闻的《韶》乐,是齐国乐官传承的古乐,保留着“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尚书?益稷》)的原始风貌,既有乐器合奏,又有舞蹈表演,是集诗、乐、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春秋时期的《韶》乐结构,蕴含精密的礼乐逻辑。《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韶》乐位列第四,属“文舞”(执羽旄),与《武》乐(执干戚)的“武舞”相对。其演奏需“八佾”(六十四人),对应天子礼制,齐国作为诸侯本不可用,却因“太公之封”特许保留,这也是孔子能在齐国听到《韶》乐的原因。《韶》乐的乐章分“九成”(九段),每段以不同乐器主导:初段用埙篪合奏,仿天地初开;中段加入编钟,喻万物生长;末段玉磬收束,象征王道大成,这种结构暗合“天人合一”的宇宙观。

《韶》乐的“善”与“美”,在孔子那里有明确所指。《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美”指艺术形式(旋律、舞蹈、乐器)的完美,“善”指道德内涵(尧舜禅让的仁政)的崇高。《韶》乐歌颂“揖让而升,下而饮”(《论语?八佾》)的禅让美德,与《武》乐赞美“武王伐纣”的征伐不同,这也是孔子偏爱《韶》乐的核心原因——艺术的极致应与道德的极致相统一,正如《周易?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音乐是道德的载体。

《韶》乐的传承与演变,折射出礼乐文化的兴衰。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韶箾》(即《韶》乐),叹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可见春秋晚期《韶》乐仍存;秦始皇“焚书坑儒”后,《韶》乐失传,仅留文献记载;汉武帝时“河间献王好儒,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以作《乐记》”(《汉书?艺文志》),试图复原却已失其真。但《韶》乐所代表的“乐与德通”理念,通过《礼记?乐记》等典籍传承下来,成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

二、闻韶忘味:感官的臣服与心灵的觉醒

“三月不知肉味”的“不知”,不是味觉失灵,而是注意力的转移。《说文解字》“知,识也”,指感知与认知,孔子的“不知肉味”是因《韶》乐占据了全部心神,使味觉感知退居次要。现代神经科学研究发现,人在专注于某一强烈体验时,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会被抑制,其他感官的信号处理会减弱,这与孔子的体验一致——当《韶》乐的美感冲击足够强烈,味觉的信号便被大脑选择性忽略。

“三月”的时长,暗示艺术影响的持久性。《礼记?乐记》“乐也者,动于内者也”,音乐对人的影响深入内心,而非短暂的感官刺激。孔子在三个月里,无论是日常饮食还是讲学论道,《韶》乐的旋律始终萦绕心头,这种“余音绕梁”的效果,使味觉的满足感在艺术的崇高感面前相形见绌。《列子?汤问》记载“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虽为传说,却印证了音乐对人持久的影响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的感叹,包含三层惊讶:对艺术极致的惊讶(没想到音乐能美到这种程度)、对自我沉醉的惊讶(没想到自己会如此投入)、对乐德合一的惊讶(没想到艺术能与道德完美融合)。这种惊讶不是被动的震撼,而是主动的觉醒——孔子从《韶》乐中看到了“仁”的具象化,正如《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为仁”,《韶》乐的和谐有序正是“仁”的外在表现,味觉的暂时遗忘,是心灵向“仁”靠近的代价。

孔子对饮食的重视与“忘味”的对比,更显《韶》乐的力量。《论语?乡党》详细记载孔子的饮食规范:“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不时,不食”,可见他对味觉享受有正常追求;但在《韶》乐面前,这种追求自愿退让,正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艺术的精神愉悦在特定时刻超越物质欲望,这种“舍”不是压抑,而是升华。

三、乐与政通:艺术背后的社会秩序

孔子认为“乐”是政治的镜像,《论语?子路》“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音乐的和谐与否直接反映政治的好坏。《韶》乐的“九成”结构对应“九德”(《尚书?皋陶谟》“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每一德都与治国理念对应:“宽而栗”对应初段的埙篪合奏(宽厚而威严),“刚而塞”对应中段的编钟齐鸣(刚正而充实),这种“乐与政通”的观念使孔子从《韶》乐中看到了理想政治的图景。

《韶》乐所代表的“禅让”精神,是孔子政治理想的核心。他周游列国宣扬“克己复礼”,其“礼”的终极形态便是《韶》乐所歌颂的尧舜时代——“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礼记?礼运》)。听到《韶》乐时,孔子不仅是艺术的欣赏者,更是政治理想的共鸣者,“三月不知肉味”的沉醉,本质是对理想政治的向往在艺术体验中的爆发,正如《礼记?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音乐是伦理政治的通感表达。

对比《武》乐的“未尽善”,更显《韶》乐的政治意义。《武》乐歌颂周武王伐纣,虽“尽美”(艺术形式完美)却“未尽善”(包含征伐暴力),孔子认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理想政治应如《韶》乐般“揖让”而非“征伐”。这种区分影响深远,汉代《乐记》进一步提出“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将《韶》乐的“和”与《武》乐的“序”统一,却仍以“和”为最高境界,正如孔子“和为贵”(《论语?学而》)的政治主张。

音乐对社会秩序的实际影响,在历史中多有体现。《史记?乐书》记载“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黄帝作《咸池》“以祭地示”,颛顼作《承云》“以祭上帝”,音乐成为沟通天人、治理社会的工具;春秋时期“季氏八佾舞于庭”(《论语?八佾》),以诸侯身份用天子乐舞,孔子斥“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因音乐的僭越预示政治的混乱,这与他欣赏《韶》乐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音乐的合礼与越礼,直接关联社会的治与乱。

四、孔子的艺术观:美善合一的极致追求

孔子的艺术观以“文质彬彬”为核心,《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是道德本质,“文”是艺术形式,二者需平衡。《韶》乐“尽善尽美”正是“文质彬彬”的艺术体现,而“闻韶忘味”则是这种平衡带来的精神震撼——当艺术形式(文)与道德本质(质)完美融合,便能产生超越物质的力量,正如《周易?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艺术的终极目的是教化育人。

孔子对“乐”的实践与传播,贯穿其一生。《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他“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将《诗经》谱曲演唱,使其“温柔敦厚”(《礼记?经解》)的情感通过音乐传递;他教弟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是人格完成的最后阶段;晚年“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整理音乐典籍以恢复正统,可见他将音乐教育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孔子的“乐教”理念,包含“情感陶冶”与“理性节制”的双重维度。《论语?先进》记载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曾皙言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曾皙的“咏而归”正是音乐化的生活,体现“乐”的情感陶冶;同时孔子反对“郑声淫”(《论语?卫灵公》),因郑声过度放纵情感,缺乏理性节制,这种“放郑声,远佞人”(《论语?卫灵公》)的态度,体现艺术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的中庸之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孔子的艺术观对后世的影响,形成“礼乐传统”。孟子发展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孟子?尽心上》),强调音乐的教化力量;荀子在《乐论》中系统阐述“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认为音乐能“和民心”“一民心”;董仲舒提出“乐者,所以变民风,化民俗也”(《春秋繁露?举贤良对策》),将音乐纳入“天人感应”体系;宋明理学虽重“理”轻“情”,却仍承认“乐者,天地之和气也”(周敦颐《通书?乐上》),可见孔子“美善合一”的艺术观始终是中国美学的主线。

五、历史回响:艺术沉醉的多样呈现

季札观乐的“叹为观止”,与孔子闻韶形成跨越时空的共鸣。《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听到《颂》时叹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屈,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盛德之所同也。”这种对音乐与道德统一的赞叹,与孔子“尽善尽美”的评价如出一辙,证明优秀艺术能引发不同时代智者的共同感动。

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展现艺术共鸣的极致。《列子?汤问》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巍巍乎若泰山”“洋洋乎若江河”,子期死后,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种“知音”的感动虽不涉及道德,却与“闻韶忘味”同属艺术带来的心灵契合——艺术能超越语言,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直接的精神连接,正如《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音乐的“同”能消除隔阂,产生深度共鸣。

嵇康的“广陵散绝”,演绎艺术与气节的悲壮。《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善谈理,又能属文,其高情远趣,率然玄远”,临刑前“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他对《广陵散》的珍视,与孔子对《韶》乐的沉醉本质相同——艺术成为精神气节的象征,即使面临死亡,艺术的尊严仍不可侵犯,这种“宁为玉碎”的态度,是对孔子“成于乐”的极端践行。

杜甫的“朱门酒肉臭”与“感时花溅泪”,体现艺术感知的道德维度。安史之乱中,杜甫听到《霓裳羽衣曲》的残音,写下“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长恨歌》),音乐的美感与战乱的残酷形成强烈对比,使他对艺术的感知始终与民生疾苦相连。这种“乐与悲通”的体验,是孔子“乐与政通”的发展——艺术的沉醉不应脱离现实的苦难,而应成为关怀民生的动力,正如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艺术感知与道德关怀融为一体。

苏轼的“大江东去”,展现艺术超越个人悲喜的力量。被贬黄州时,他夜游赤壁,听“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写下《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既是眼前景,也是心中情,这种艺术创作让他从“乌台诗案”的创伤中走出,获得精神超脱。苏轼的“忘忧”与孔子的“忘味”虽情境不同,却都证明艺术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正如他在《超然台记》中说“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艺术的极致在于让人超越得失,获得心灵自由。

六、乐与心通:艺术影响的神经与心理机制

现代神经科学发现,音乐能激活大脑的“奖赏回路”,产生类似美食的愉悦感,却更持久。美国神经科学家罗伯特?扎托雷通过fMRI研究发现,聆听喜爱的音乐时,大脑的“伏隔核”(负责奖赏与愉悦)会释放多巴胺,强度与吃巧克力相当,但持续时间更长,这解释了孔子“三月不知肉味”的生理基础——音乐带来的神经愉悦感压制了味觉的愉悦信号,形成“注意力转移”效应。

心理学中的“心流理论”,为“闻韶忘味”提供解释框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心流”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此时“时间感扭曲”“自我意识消失”。孔子闻《韶》乐时的状态正是典型的心流体验:玉磬声成为注意力的唯一焦点,味觉等感官被忽略,时间在沉醉中失去意义,这种体验的强度足以改变日常的感知模式,正如《礼记?乐记》“乐者,心之声也”,音乐是心灵的直接表达,最易引发心流。

音乐治疗的现代实践,印证“乐与心通”的古老智慧。研究表明,古典音乐(如莫扎特的《K448》)能降低血压、缓解焦虑,与《韶》乐“和心”的效果一致;抑郁症患者聆听民族音乐后,“前额叶皮层活动增强”(与情绪调节相关),证明音乐能直接影响心理状态。孔子认为“乐以安德”(《左传?襄公十一年》),现代音乐治疗正是这一理念的科学化,通过音乐调节心理,达到“安”的状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艺术哲学中的“审美无利害”说,与“闻韶忘味”有相通之处。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审美判断“不涉及利害计较”,是“纯粹的愉悦”。孔子闻《韶》乐的“忘味”,正是暂时摆脱了“肉味”的物质利害,进入纯粹的审美体验,这种“无利害”并非脱离现实,而是超越功利看待艺术,正如孔子虽“忘味”却仍重视“食不厌精”,审美与生活并非对立,而是相互提升。

七、当代回响:艺术的力量与困境

古典音乐的现代传承,延续“闻韶忘味”的感动。柏林爱乐乐团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时,“欢乐颂”乐章常让听众热泪盈眶;中国国家大剧院演出《孔子》舞剧,“执羽而舞”的《韶》乐复原片段,使观众体验到“尽善尽美”的震撼。这些现代演出证明,优秀艺术仍能引发跨越时空的共鸣,正如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传统艺术在当代仍有生命力。

流行音乐的“狂欢”与“沉醉”,展现艺术的多样形态。周杰伦《青花瓷》的“天青色等烟雨”引发对传统文化的向往,BTS的《Dynamite》通过旋律传递快乐,这些音乐虽不追求“尽善尽美”,却同样能让人沉浸其中,暂时忘却现实烦恼。这种“沉醉”与孔子闻韶的区别在于:前者多为情感宣泄,后者包含道德提升,但都证明音乐的核心功能——连接心灵,正如《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是音乐的源头,形式虽变,本质不变。

视觉艺术的“沉浸式体验”,拓展“闻韶忘味”的边界。teamLab的数字艺术展览“无界美术馆”,通过光影技术让观众“置身画中”;蔡国强的“天梯”火药艺术,以爆炸的瞬间美震撼人心。这些艺术形式虽非音乐,却同样能让人“忘味”——忽略时间与物质,进入纯粹的审美状态,是“美善合一”在视觉领域的延伸,正如孔子“游于艺”(《论语?述而》),艺术的沉醉不分形式,只问是否触动心灵。

艺术商业化的困境,考验“尽善尽美”的坚守。流量至上的时代,“神曲”靠重复旋律制造记忆点,网红画展靠猎奇吸引眼球,这些“快餐艺术”虽能带来短暂愉悦,却缺乏“闻韶”式的深度。孔子反对“郑声淫”,正是警惕艺术的过度娱乐化,当代艺术需要在商业与品质间找到平衡,正如《文心雕龙?情采》“文质附乎性情,采酌乎质素”,形式服务于内容,娱乐服从于精神。

八、闻韶忘味的本质:人性的升华与超越

“闻韶忘味”的本质,是人性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跃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生理需求”(如食物)是基础,“自我实现需求”(如审美)是顶层,孔子的“忘味”正是暂时超越基础需求,体验顶层需求的满足。这种跃升不是否定物质,而是证明人有超越物质的潜能,正如《周易?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性的成长在于不断追求更高境界。

艺术的终极意义是“成人之美”——完善人格。孔子教弟子“成于乐”(《论语?泰伯》),认为音乐是人格完成的最后阶段;现代教育中的“艺术素养”培养,如中小学的音乐、美术课,正是延续这一理念,通过艺术让学生成为“完整的人”。“闻韶忘味”的价值不在于“忘味”本身,而在于通过艺术体验,让人更深刻地理解“仁”“善”等价值,正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因节奏与和谐能深入心灵。

“美善合一”的艺术观,对当代的启示是“技术与人文的平衡”。人工智能能创作音乐、绘画,甚至模拟《韶》乐的旋律,但缺乏“善”的内涵;虚拟现实能制造“沉浸式体验”,却难以传递“尽善”的道德力量。孔子闻韶的感动,源于艺术形式与道德内涵的统一,当代艺术需警惕“技术至上”,保留人文关怀,正如《论语?子罕》“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技术在变,人性对美善的追求不变。

九、闻韶忘味的终极意义:寻找心灵的家园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的终极意义,是提醒人类:在物质日益丰富的时代,仍需为心灵保留一片“忘味”的空间。孔子的“忘味”不是苦行,而是对精神世界的珍视——当玉磬声能让智者暂时忘却肉味,证明心灵的满足比物质的满足更深刻、更持久。这种“忘”是主动的选择,而非被动的失去,正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忘世,都是对心灵家园的回归。

从孔子的齐国听乐到当代人的艺术体验,“闻韶忘味”的精神始终未变。它告诉我们:艺术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本质;不是逃避现实的工具,而是理解现实的途径;不是感官的刺激,而是心灵的对话。当我们在音乐厅为一段旋律落泪,在美术馆为一幅画作驻足,在书店为一首诗歌沉思,都是在重复孔子的“忘味”——暂时放下物质的计较,与更高的精神境界相遇。

孔子感叹“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份惊讶穿越两千五百年,仍在叩问每个时代的心灵:我们是否还能被艺术深深打动?是否还相信美善能够合一?是否还愿意为心灵的沉醉留出时间?答案或许藏在每个普通人的体验中——当街头艺人的琴声让行色匆匆的路人驻足,当孩子听到儿歌时的会心一笑,当老人哼起年轻时的旋律热泪盈眶,“闻韶忘味”的精神便在延续,证明艺术的力量从未消失,心灵的家园始终存在。

喜欢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请大家收藏:()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找将军当靠山  异能觉醒天命星辰  重生之母盼女福  我拒绝嫁给校草  费土旧士  娇养美强惨祖宗后,咸鱼被迫卷赢  不良人:殿下收手吧!前方玄武门  都重生了谁还恋爱脑!  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  阵云高:英雄寂寞  陷入爱  炮灰小师姐重生后,麻溜离开宗门  风吹骨响  政道问鼎  洪荒之人掌天地  海疆共明月  穿越1960  食光记  妻子残害亲女儿,只为讨好白月光  半世浮沉一世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