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传播:古蜀崇拜与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基因融合
西南地区(包括今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等)是古蜀文明的近邻,自新石器时代起,古蜀与西南少数民族就存在密切的族群迁徙与文化交流。古蜀的“神树-神鸟”崇拜,通过向南的传播路径,深入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体系,与当地的原始崇拜、生产生活方式相结合,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传播并非短暂的文化交流,而是长期的、深层次的融合——古蜀崇拜的核心内涵被少数民族吸收,并转化为符合自身文化特色的信仰形式,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共同体,为西南地区融入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奠定了文化基础。
战国至汉代:滇文化中的“神树祭祀”与古蜀崇拜的传承
滇文化是西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之一,主要分布在今云南中部与东部,其核心遗址是云南晋宁石寨山遗址(距今约2400-2000年)。石寨山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文物,尤其是“青铜贮贝器”上的雕刻图案,清晰地展现了滇文化对古蜀“神树-神鸟”崇拜的传承与发展。
青铜贮贝器是滇人用于储存贝壳(当时的货币)的重要器物,也是滇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但石寨山遗址出土的多件青铜贮贝器,其器盖上的雕刻并非简单的装饰图案,而是生动还原了滇人“神树祭祀”的完整场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石寨山12号墓青铜贮贝器”,器盖直径约30厘米,雕刻有近30个人物、1棵神树以及多只飞鸟,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祭祀场面:画面中央是一棵高大的神树,树干笔直,从底部到顶部分为5层,每层都有向两侧伸展的树枝,树枝上栖息着数只飞鸟,飞鸟的造型与三星堆青铜神鸟高度相似——尖喙、展翅、长尾,部分飞鸟的腹部还隐约可见圆形纹路,疑似太阳纹;神树的底部有3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巫师,他们头戴羽冠(羽冠的羽毛造型与神鸟翅膀一致),手持法器(法器为“树枝状”,象征神树的枝条),面向神树跪拜,似乎在主持祭祀仪式;巫师周围环绕着20多位平民,他们身着朴素的短衣,手持谷物、牲畜等祭品,排列成整齐的队列,向神树方向行进,呈现出“全民参与祭祀”的盛大场景;此外,神树的周围还雕刻有牛、马等动物,这些动物可能是祭祀用的牺牲,与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动物骨骼(如象牙、猪骨)的祭祀功能一致。
将这一“神树祭祀”场景与三星堆祭祀坑的布局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存在高度的同源性:
-核心载体一致:均以“神树”为祭祀核心,神树是连接人与神灵的关键;
-神鸟角色一致:神鸟均栖息于神树枝头,是神灵的象征,参与祭祀过程;
-祭祀形式一致:均有专门的祭祀者(古蜀的巫师、滇人的巫师)与普通参与者(古蜀的贵族与平民、滇人的平民),且都使用祭品(古蜀的玉器、金器,滇人的谷物、牲畜)进行祭拜。
除了青铜贮贝器,石寨山遗址还出土了“青铜神鸟杖”与“神树纹玉饰”。青铜神鸟杖的杖首为一只展翅的神鸟,造型与三星堆青铜神鸟立像几乎相同,杖身雕刻有螺旋状纹路,象征神树的树干;神树纹玉饰则采用透雕工艺,雕刻出“神树-神鸟”的组合图案,神树的分层结构、神鸟的形态与三星堆玉璋上的神树纹完全一致。这些文物进一步证明,滇文化的“神树-神鸟”崇拜并非本土独立产生,而是源自对古蜀崇拜的传承。
那么,古蜀崇拜是如何传入滇地的呢?从考古与历史资料来看,主要依靠“族群迁徙”与“贸易通道”。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这里的“滇”即滇人,而“自滇以北”的“邛都”(今四川西昌一带)曾是古蜀文明的势力范围。考古发现,四川凉山州(邛都所在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与三星堆早期文物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证明古蜀人曾向西南方向迁徙,部分古蜀族群可能迁至滇地,将“神树-神鸟”崇拜带入滇文化。此外,古蜀与滇地之间存在“南方丝绸之路”的雏形,蜀地的丝绸、玉石、青铜制品通过这条通道传入滇地,而滇地的象牙、宝石等物资则传入蜀地,文化符号也随着贸易往来一同传播,古蜀的“神树-神鸟”崇拜正是通过这一通道,逐渐融入滇文化的核心。
汉代:夜郎文化中的“神树-鸟纹”与古蜀崇拜的渗透
夜郎文化是西南地区另一重要的少数民族文化,主要分布在今贵州西部、云南东部与四川南部,其核心遗址是贵州赫章可乐遗址(距今约2200-1900年)。可乐遗址出土的“玉璋”与“青铜兵器”,上面雕刻的“神树纹”与“鸟纹”,明确显示出古蜀崇拜对夜郎文化的渗透。
玉璋是古蜀祭祀活动中的核心礼器,三星堆遗址曾出土数十件玉璋,上面大多雕刻有“神树纹”“鸟纹”“祭祀人像纹”等图案,是古蜀崇拜的重要载体。可乐遗址出土的“夜郎玉璋”,虽然尺寸比三星堆玉璋小(长约20厘米,宽约5厘米),但造型与纹饰风格却与三星堆玉璋完全一致:玉璋的两面均雕刻有“神树纹”,神树的树干从玉璋的底部延伸至顶部,分为3层树枝,每层树枝上栖息着2只神鸟,神鸟的尖喙、展翅形态与三星堆玉璋上的鸟纹毫无二致;玉璋的边缘还雕刻有“祭祀人像纹”,人像双手上举,面向神树,与三星堆玉璋上的“跪拜人像”造型相同,显然是对古蜀祭祀场景的模仿。
为了进一步探究夜郎玉璋与古蜀的关联,考古学家对玉璋表面的残留物进行了检测。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与“拉曼光谱”技术分析,发现玉璋表面存在大量朱砂(硫化汞)的痕迹,而朱砂在古蜀文化中具有特殊的祭祀意义——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的玉器、金器表面均涂抹有朱砂,古蜀人认为朱砂具有“净化法器、沟通神灵”的作用,是祭祀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夜郎玉璋表面的朱砂,其化学成分与三星堆祭祀坑中朱砂的成分完全一致,均来自四川南部的辰砂矿(古蜀时期重要的朱砂产地)。这一发现表明,夜郎玉璋要么是古蜀工匠直接制作后传入夜郎,要么是夜郎人使用古蜀传入的朱砂,模仿古蜀玉璋的样式制作的“崇拜礼器”,无论哪种情况,都证明古蜀的“神树-神鸟”崇拜已渗透到夜郎文化的祭祀体系中。
除了玉璋,可乐遗址出土的“青铜剑”也带有古蜀崇拜的痕迹。青铜剑的剑格(剑柄与剑身连接处)雕刻有“鸟纹”,鸟纹的造型与金沙太阳神鸟金箔中的神鸟一致——首尾相接,翅膀呈旋转状,象征神鸟绕日飞翔;剑鞘上则雕刻有“神树纹”,神树的根部有“蛇纹”缠绕,与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龙蛇纹”(古蜀人将龙蛇视为神树的守护者)相似。这些纹饰并非夜郎文化的本土风格,而是对古蜀崇拜元素的直接借鉴,可见古蜀崇拜已融入夜郎人的日常生活与军事文化中。
古蜀崇拜对夜郎文化的渗透,与“夜郎与蜀的政治联系”密切相关。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及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于是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这段记载表明,汉代时期,蜀地与夜郎、滇等地存在密切的贸易往来,蜀地的商品(如蜀布、邛竹杖)通过夜郎传入身毒国(今印度),而夜郎则在这一贸易网络中扮演着“中转站”的角色。政治上,夜郎与蜀地虽为独立的政权,但存在从属或联盟关系,《华阳国志·蜀志》记载:“周显王二十二年,蜀侯使朝秦,秦惠王数以美女进,蜀王感之,故朝焉。惠王知蜀王好色,许嫁五女于蜀。蜀遣五丁迎之。还到梓潼,见一大蛇入穴中。一人揽其尾掣之,不禁,至五人相助,大呼拽蛇,山崩,压杀五丁及秦五女并将从,而山分为五岭。”虽然这段记载带有神话色彩,但也反映出蜀地与周边政权(包括夜郎)的互动频繁,这种政治与贸易的联系,为古蜀崇拜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中古蜀崇拜的本土化演变
古蜀的“神树-神鸟”崇拜传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后,并未保持原有的形态,而是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原始崇拜相结合,发生了“本土化演变”,形成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信仰形式。这种演变不仅体现了文化融合的灵活性,也证明了古蜀崇拜的强大生命力——它能够适应不同的文化土壤,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滇文化中,古蜀崇拜的本土化主要体现在“神树功能的农业化”。古蜀的神树主要是“沟通三界的枢纽”,而滇地气候温暖湿润,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滇人将神树与“农业丰收”紧密结合,认为神树是“谷物之神”的化身。石寨山青铜贮贝器上的“神树祭祀”场景中,平民手持的祭品多为谷物,巫师的法器为“树枝状”(象征神树的枝条能带来谷物种子),这些细节表明,滇人祭拜神树的核心目的是“祈求农业丰收”,而非古蜀的“沟通天地”。此外,滇人还将神鸟与“水稻害虫防治”关联,当地传说中,神鸟会啄食破坏水稻的害虫,保护庄稼生长,这种“神鸟护农”的信仰,是对古蜀“神鸟驮日”信仰的本土化改造,适应了滇地的农业生产需求。
在夜郎文化中,古蜀崇拜的本土化则表现为“神树与祖先崇拜的结合”。夜郎人以“山地农耕”为主,长期生活在山区,对树木有着天然的敬畏(树木能提供木材、果实,是生存的重要资源),因此将古蜀的神树与祖先崇拜结合,认为神树是“祖先灵魂的栖息地”。可乐遗址出土的夜郎墓葬中,多数墓葬的填土中都放置有“神树纹玉饰”,且玉饰均朝向墓主人的头部方向,考古学家推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让墓主人的灵魂栖息于神树之上,与祖先团聚”,与古蜀“神树连接三界”的初衷不同,更强调“祖先的守护”。此外,夜郎人还将神鸟视为“祖先的使者”,传说中神鸟会将逝去祖先的消息传递给在世的族人,这种“神鸟传信”的信仰,是对古蜀“神鸟驮日”意象的改造,赋予了神鸟新的文化功能。
除了滇文化与夜郎文化,西南地区的其他少数民族(如彝族、白族、纳西族等)的传统文化中,也能找到古蜀“神树-神鸟”崇拜的痕迹,且均经过了本土化演变。例如,彝族的“神树崇拜”中,将神树称为“龙树”,认为“龙树”是村寨的守护神,每年农历三月会举行“祭龙树”仪式,村民会向龙树敬献酒、肉、谷物等祭品,祈求村寨平安、农业丰收——这种“以神树为村寨守护神”的信仰,正是对古蜀神树崇拜的本土化发展,适应了彝族的村寨聚居生活。白族的“本主信仰”(白族特有的民间信仰,崇拜“本主”即地方保护神)中,部分本主的形象为“鸟首人身”,如大理洱海周边的“鸟神本主”,传说其能保佑渔民出海平安,这种“鸟神”形象与古蜀神鸟一脉相承,却融入了白族的渔猎文化特色。纳西族的东巴教经典《创世纪》中,记载了“神树通天地”的传说:“远古的时候,天地相连,中间有一棵巨大的神树,人类可以沿着神树爬到天上,与神灵交流”,这一传说与古蜀“神树为三界枢纽”的观念高度一致,而纳西族将神树与“人类起源”结合,认为神树是人类祖先诞生的地方,体现了本土化的改造。
这些本土化演变的案例表明,古蜀的“神树-神鸟”崇拜并非单向地“影响”西南少数民族文化,而是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适应、相互改造的过程。少数民族在吸收古蜀崇拜核心元素的同时,根据自身的生产生活需求与文化传统,赋予其新的内涵与功能,最终使古蜀崇拜融入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西南地区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纽带,也为西南地区与中原、蜀地共同构成华夏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文化基础。
向东传播:古蜀崇拜与楚文化的深度融合
长江中游的楚文化,是先秦时期华夏文明中极具特色的区域文化,以“浪漫瑰丽的艺术风格”“浓郁的巫鬼信仰”“独特的哲学思想”着称。古蜀文明通过向东的传播路径(主要沿长江水道),将“神树-神鸟”崇拜的核心元素(尤其是“三界宇宙观”与“神鸟-太阳”信仰)传入楚文化圈,与楚人的巫鬼信仰、丧葬文化、哲学思想深度融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文化交融图景。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楚文化的内涵,更使古蜀崇拜的元素通过楚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扩散至长江流域乃至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文明共同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国时期:郭店楚简与古蜀“三界宇宙观”的楚地吸收
湖北荆门郭店楚墓(距今约2300-2200年)是战国时期楚文化的重要遗址,墓中出土的“郭店楚简”(共804枚,内容为儒家与道家典籍),不仅是研究先秦思想的重要文献,更记载了楚人对宇宙结构的认知,其中明确体现了对古蜀“三界宇宙观”的吸收。
郭店楚简中的《太一生水》篇,是一篇阐述宇宙生成与结构的道家文献,其中记载:“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辅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复相辅也,是以成神明。神明复相辅也,是以成阴阳。阴阳复相辅也,是以成四时。四时复相辅也,是以成冷热。冷热复相辅也,是以成湿燥。湿燥复相辅也,成岁而止。故岁者,湿燥之所生也。湿燥者,冷热之所生也。冷热者,四时之所生也。四时者,阴阳之所生也。阴阳者,神明之所生也。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是故太一藏于水,行于时。周而又始,以己为万物母;一缺一盈,以己为万物经。”这段文献虽以“太一”为宇宙本源,但在对宇宙结构的描述中,隐含了“天、地、人”三界的分层观念——“天”为神明所居,“地”为万物生长之所,“人”则生活在天地之间,与万物共生。
而楚简中的另一篇文献《语丛一》,则更直接地记载了楚人“三界相通”的观念:“天登于树,地入于泉,人立于中,三者相通”。这句话清晰地描绘出宇宙的三层结构:“天”的入口在树上,“地”的深处有泉水(象征冥界),“人”站在天地中间,通过“树”与“泉”实现与天、地的沟通。这种“天地人三界通过树木连接”的认知,与古蜀人“神树为三界枢纽”的观念完全一致——古蜀人认为神树的根部深入冥界(地),树顶连接天界(天),树干与树枝位于人界,人类通过祭拜神树实现与三界的沟通;而楚人则将“神树”简化为“树”,将“冥界”具体化为“泉”,核心的“三界分层”与“树木连接”理念并未改变。
为何楚人会吸收古蜀的“三界宇宙观”?从地理与文化交流来看,长江是连接蜀地与楚地的重要通道。古蜀位于长江上游,楚地位于长江中游,两地通过长江水道形成了频繁的贸易与文化往来。考古发现,四川成都平原(古蜀核心区)出土的战国时期文物中,有大量楚文化的元素,如“楚式青铜剑”“楚式陶豆”;而湖北、湖南(楚文化核心区)出土的同期文物中,也有蜀文化的元素,如“蜀式青铜矛”“蜀式玉璧”。这种双向的文化交流,为古蜀“三界宇宙观”传入楚地提供了条件。此外,楚人与古蜀人都有着浓郁的“巫鬼信仰”——古蜀人通过祭祀神树、神鸟沟通神灵,楚人则通过巫师(“巫祝”)举行祭祀、占卜活动与神灵对话,相似的信仰基础使楚人更容易理解并吸收古蜀的“三界宇宙观”,将其融入本土的哲学思想中。
郭店楚简对古蜀“三界宇宙观”的吸收,并非简单的复制,而是与楚人的“阴阳思想”结合,形成了更具哲学深度的宇宙认知。楚人认为,“天”为阳,“地”为阴,“人”则是阴阳调和的产物,而“树”作为连接三界的枢纽,不仅是物理上的通道,更是阴阳二气交流的媒介——阳气从树顶升入天,阴气从树根渗入地,阴阳二气在树干中交汇,滋养人间万物。这种“三界+阴阳”的宇宙观,是楚文化对古蜀崇拜元素的创造性发展,体现了文化融合的深度与广度。
西汉时期:马王堆汉墓与古蜀“神鸟-太阳”信仰的楚地转化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距今约2200-2100年)是西汉时期的重要墓葬,墓主人为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属。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尤其是“t形帛画”),承袭了楚文化的传统,生动展现了楚文化对古蜀“神鸟-太阳”信仰的转化——将古蜀的“神鸟驮日”信仰与楚人的“升仙思想”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丧葬文化符号。
马王堆1号墓出土的“t形帛画”,长205厘米,宽92厘米(上部宽47.7厘米),整体呈“t”字形,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是楚人“引魂升仙”观念的具象化呈现。其中,“天上”部分的构图与古蜀“神鸟-太阳”信仰高度契合:画面的左上角,有一轮巨大的太阳,太阳内部雕刻有一只“金乌”(神鸟),金乌的造型与金沙太阳神鸟金箔中的神鸟一脉相承——尖喙、展翅,身体呈圆形,与太阳融为一体;太阳的旁边,有一棵高大的树木,树枝向四周伸展,树上栖息着数只飞鸟,飞鸟的形态与三星堆青铜神鸟一致;画面的右上角,有一轮新月,新月上有一只蟾蜍与一位女子(嫦娥),周围环绕着数只神鸟,与“天上”的太阳、神树形成对称布局。
“人间”部分则描绘了墓主人(利苍的妻子辛追)的形象:辛追身着华丽的服饰,手持拐杖,站在一座两层的建筑前,周围有侍从环绕,下方有车马、仪仗队,呈现出墓主人在世时的尊贵地位。“地下”部分则雕刻有一位裸体的巨人(“地母神”),双手托举着大地,周围有蛇、龟、鱼等水生动物,象征着地下的冥界。
将“t形帛画”与古蜀文物对比,可以清晰地看到古蜀“神鸟-太阳”信仰的痕迹:
-神鸟形象同源:帛画中太阳内的金乌、树上的飞鸟,与三星堆青铜神鸟、金沙太阳神鸟金箔的造型一致,均为“尖喙、展翅”的形态;
-太阳与神鸟的关联一致:古蜀人认为神鸟是太阳的载体(神鸟驮日),帛画中则将金乌置于太阳内部,象征神鸟与太阳融为一体,本质上都是“神鸟与太阳共生”的信仰;
-神树的功能相似:古蜀神树是连接三界的枢纽,帛画中的神树位于“天上”部分,连接太阳与人间,是墓主人灵魂升入天界的“天梯”,功能上与古蜀神树一脉相承。
但楚人并非简单地借鉴古蜀信仰,而是将其与本土的“升仙思想”深度结合,实现了“古蜀信仰的楚地转化”。古蜀人祭拜神鸟、神树,主要目的是“沟通神灵、祈求丰收”;而楚人则将神鸟、神树转化为“引魂升仙”的工具——认为墓主人的灵魂可以在神鸟的引导下,沿着神树升入天界,与神灵共存,获得永生。这种“升仙”理念,是楚文化对古蜀信仰的核心改造,适应了楚人“重视丧葬、追求永生”的文化传统。
除了t形帛画,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棺画”也带有古蜀崇拜的痕迹。漆棺的外棺上,雕刻有“云气纹”“神鸟纹”“龙纹”等图案,其中神鸟纹的造型与三星堆青铜神鸟一致,龙纹则与三星堆青铜神树上的龙纹相似;内棺上则雕刻有“墓主人灵魂升仙”的场景:墓主人的形象位于画面中央,周围有几只神鸟环绕,下方有一棵神树,象征灵魂正沿着神树、在神鸟的引导下升入天界。这些图案进一步证明,古蜀的“神鸟-太阳”信仰已融入楚人的丧葬文化,成为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文化中古蜀崇拜元素的传播与影响
古蜀崇拜元素融入楚文化后,并未局限于楚地,而是随着楚文化的传播,进一步扩散至长江流域乃至中原地区,对华夏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毒医娘子山里汉 遭遇花仙子+一盏灯 路过的怪物都要踹一脚 美纪太太教子有方! 父慈子孝 假少爷他柔弱可妻 樱花落下:和诗羽学姐的邂逅 傲娇攻他暗恋成真了 同学的陪读妈妈是妓女 快穿之游走各个位面 遭劈腿,高冷领导对我一见钟情! 惊悚神祇 (综漫同人)抓不住的恋人 穿越到异世界的性转骚浪萝莉的变态性爱生活 却雀[京圈] 渡东庄有四季 爱情距离 假装没看你 宝妈到星际大佬,从收破烂开始 崩坏:性穹铁道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