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18小说网

哈18小说网>在时光里聆听巴蜀回响 > 第235章 巴蜀中秋 月光里的千年烟火(第1页)

第235章 巴蜀中秋 月光里的千年烟火(第1页)

成都的中秋,是被桂花香泡透的。老城墙根下的桂花树攒了一整年的劲儿,把金黄的小花粒儿藏在叶缝里,就等八月十五这夜,借着月光簌簌往下落。穿蓝布衫的老者蹲在巷口剥板栗,竹篮里的石榴裂着红嘴笑,卖月饼的担子摇着铜铃走过,铃儿声里混着一句吆喝:"椒盐的、火腿的——新鲜出炉的月饼哦——"

这便是巴蜀大地的中秋。从唐宋文人的锦楼望月,到乡野间敲锣打鼓的送瓜队伍,月光洒过两千年,把团圆的念想、生活的热望,都酿成了一坛醇厚的老酒,在岁月里愈发绵长。

一、月光里的文脉:从宫廷到市井

(一)帝王祭月里的最初模样

巴蜀人对中秋的情谊,早在《周礼》里就埋下了根。那时候还不叫"中秋",只是帝王率百官祭拜月亮的礼制——古人说月亮属阴,像母亲的怀抱包容万物,而八月正是秋收的时节,田埂上的稻穗弯了腰,果园里的柚子坠满枝,人们望着天上最圆的月亮,心里盘算着:该给天地神灵磕个头,谢这份馈赠了。

这种对月亮的敬畏,慢慢从宫廷走到了民间。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纹样里,就藏着古蜀人对月亮的崇拜——那盘旋的龙纹仿佛正朝着月亮升起的方向飞去,神树上的金乌与玉兔,说不定就是先民眼里日月轮转的象征。到了汉代,成都平原的画像砖上开始出现"玉兔捣药"的图案,胖乎乎的兔子握着杵臼,旁边的嫦娥衣袖飘飘,这大概是巴蜀人最早把月亮装进画里的模样。

到了唐代,成都的中秋已经有了热闹的模样。元和四年的中秋夜,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带着一群文人在锦楼聚会,月光把锦江染成了银带,桂花香顺着风往酒杯里钻。武元衡提笔写下"玉轮初满空,迥出锦城东",身边的幕僚们立刻唱和,裴度写"雪鬓方自照,玉腕更呈鲜",柳公绰道"燕婉人间意,飘飘物外缘",十几个人的诗句凑在一起,像把中秋的月光剪成了碎片,每一片都闪着诗意的光。

最妙的是那个关于唐玄宗游月宫的传说。彭州道人罗公远陪着皇帝赏月,把竹杖扔到天上变成金桥,直通向写着"清虚广寒之府"的城门。里面的仙女跳着舞,音乐好听得让人心颤。唐玄宗把曲子记在心里,回宫后谱成《霓裳羽衣舞》。从那以后,成都人抬头看月亮,总觉得桂树后面真的有座宫殿。大慈寺的和尚们甚至在中秋夜敲响"月钟",说是能让钟声传到广寒宫,引得文人雅士纷纷写诗:"钟声穿云破月来,桂香满寺人徘徊",字里行间都是对月宫的遐想。

那时候的成都,赏月有固定的"网红打卡点"。除了武元衡聚会的锦楼,还有摩诃池边的画舫。每到中秋,富人会租下画舫,在池上摆宴,歌女们唱着新词,船桨搅碎水里的月影,引得岸边的老百姓挤着看。有个叫张籍的诗人在成都过中秋,写下"成都月十五,月出雉堞东。夜色入寒水,月光随清风",读着诗仿佛能看到月光顺着城墙溜下来,跳进水里打了个滚,又跟着风钻进了酒壶。

(二)苏东坡的月亮照过锦江

到了宋代,中秋成了巴蜀人最上心的节日。苏东坡在密州写"明月几时有"的时候,大概没想到,他的故乡眉山早已把中秋过成了诗。那时候的眉山人过中秋,要先去三苏祠拜祖先,然后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父亲会给孩子们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到动情处,还会指着天上的月亮说:"你们看,那桂树影影绰绰的,说不定吴刚正在砍树呢。"

那时候的成都人,最爱去转运司西园的西楼赏月,楼前的锦江水映着月影,远处的岷山在月光里像幅水墨画。吴中复写诗说"清风破大暑,明月转高秋",字里行间都是成都中秋的惬意——刚过了闷热的夏天,秋高气爽,月亮又大又亮,不赏月简直是辜负了天地。西园里的桂树有几十棵,中秋夜香得能醉倒人,陆游在成都做官时,就常和朋友来这儿"借桂香下酒",他在诗里写"银汉无声转玉盘,桂花浮影侵杯寒",说的就是月光洒在酒杯里,混着桂花香,连酒都变得清凉了。

后来官方的赏月活动搬到了大慈寺,和尚们敲着钟,文人们举着杯,老百姓挤在寺外听热闹。寺里的僧人会准备"月光饼",用米粉做的,上面印着桂树和玉兔,分发给香客。有一年中秋,范成大在大慈寺参加宴会,看到月亮从东边的塔尖升起,写下"塔轮分夜影,钟磬落天河",说月光把塔的影子拉得老长,钟声好像掉进了银河里,读着都觉得清清凉凉的。

那时候的月饼还不叫月饼,叫"小饼"或"月团"。苏东坡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咬一口,酥皮掉渣,甜香混着芝麻味,跟现在成都文殊院的椒盐月饼比起来,说不定滋味差不离呢。蜀人做饼子向来有一手,宋代的成都已经有了专门做"月团"的铺子,最有名的在盐市口附近,老板姓王,做的"蜜酥月团"要用新采的桂花蜜调馅,每天限量卖,去晚了根本抢不到。有个叫黄庭坚的文人路过成都,买了一盒"蜜酥月团",吃了之后写诗赞叹:"成都十月秋,玉露落桂花。小饼嚼明月,清香满齿牙。"

最让人觉得亲近的是,宋代的巴蜀人跟我们一样,中秋讲究"团圆"。富人家开着宴会,琴瑟声能传到街对面;穷人家哪怕赊壶酒,也要让孩子尝到一口甜。《乾淳岁时记》里写,中秋夜的成都,"天街买卖直至五鼓",卖糖人的、吹箫的、提着灯笼夜游的,把夜晚搅得像白天一样热闹。有个叫周必大的官员在成都过中秋,看到街上有个卖唱的小姑娘,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几个小饼,一边唱一边卖,歌声里带着笑意,他感慨道:"中秋不分贫与富,皆得一夕欢。"这种热闹里,藏着的是普通人对好日子的向往——就像月亮圆了,日子也该圆满才是。

二、乡野间的热闹:送瓜、摸秋与月光会

(一)红绸裹着的南瓜,藏着最朴素的期盼

清代的巴蜀中秋,最让人觉得有趣的是"送瓜"。那会儿的合川、铜梁一带,中秋夜常有敲锣打鼓的队伍,前面有人举着灯笼,后面有人抬着彩亭,亭子里放着个裹着红绸的南瓜。这队伍专往没生儿子的人家去,到了门口,领头的喊一声"送麟儿来咯",主人家赶紧出来迎,把南瓜抱进卧房放在床上,据说这样就能生个大胖小子。

重庆巴县的"摸秋"更有意思。妇女们结伴去寺庙,趁着月光摸石狮子,摸到狮子脑袋的,预示着能生聪明孩子;摸到狮子肚子的,将来能生个壮实小子。有首《巴渝竹枝词》写这场景:"送瓜箫管闹盈街,火树星星往复回。何事求嗣心太切,佳人寺里摸秋来。"字里带着调侃,却藏着对新生命的祝福。有一年中秋,巴县有个姓张的媳妇连续三年去摸秋,每次都摸到狮子的爪子,后来生了个女儿,脚特别灵活,长大后跟父亲学扎灯笼,扎的狮子灯在县里出了名,人们都说"这是狮子爪子送的巧姑娘"。

南溪县的青少年们更会玩,他们把南瓜涂成红、黄、绿各种颜色,像耍龙灯一样举着游街,送到缺孩子的人家。鼓乐声能传到半里外,主人家要给孩子们发糖,还要留他们吃饭。县志里说这习俗"最宜禁",可禁了多少年,还是一代代传了下来——毕竟,谁能拒绝这样热热闹闹的善意呢?有个叫李二娃的少年,连续五年跟着送瓜队伍跑,后来他自己成了领头的,每次送瓜前都要在南瓜上画个笑脸,说"这样送来的孩子也会爱笑"。他送过的人家,后来真有好几家生了孩子,人们都说二娃的笑脸南瓜灵验,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瓜仙"。

涪陵的送瓜习俗更讲究,还要请"梓潼神"帮忙。人们用竹篾扎个神像,穿上红袍,跟着送瓜队伍一起走。到了主人家,要把神像摆在堂屋,南瓜放在神像旁边,由长辈念祷词:"梓潼老爷显显灵,送个胖娃进家门。"主人家要给送瓜的人发"喜钱",还要煮一大锅糖水荷包蛋,蛋要煮成双数,说是"好事成双"。有个外地来涪陵做官的人,刚开始觉得这习俗"荒唐",后来看着送瓜队伍里孩子们真诚的笑脸,忍不住感叹:"他们送的哪里是瓜,是把日子过好的盼头啊。"

(二)月光下的宴席,藏着生活的甜

清代的成都人过中秋,讲究可多了。八月初一刚过,街上的糕饼铺就搭起彩棚,月饼堆得像小山,有椒盐的、火腿的、豆沙的,还有做成兔子形状的"兔儿饼",孩子们攥着铜板,吵着要给月亮上的玉兔"捎点吃的"。暑袜街有个老字号叫"锦云斋",做的"火腿月饼"要用宣威火腿,切成小丁,拌上蜂蜜和芝麻,烤的时候要刷三层蛋黄,出炉后油光锃亮,咬一口能流油,光是闻着香味,就能把人的魂勾走。

到了中秋夜,家家户户把桌子搬到院子里,摆上月饼、石榴、板栗、梨子,讲究点的还要放个佛手。妇女们先拜月,手里拿着香,嘴里念叨着"月婆婆,圆又圆,保佑娃娃无灾病"。拜完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老人给孩子分月饼,年轻人喝着酒聊天,说说今年的收成,讲讲明年的打算。成都人爱吃,中秋宴席上的菜也有讲究,要吃"团圆肘"(整只炖的肘子)、"全家福"(杂烩汤)、"月亮肉"(圆形的腊肉),连汤碗都要用圆形的,处处透着"团圆"的意思。

温江县人有"看月华"的习俗,说是中秋夜月亮会洒下五彩的光,看到的人能交好运。于是一家人守在院子里,眼睛盯着月亮,哪怕熬到后半夜也不困。有一年中秋云多,月亮躲在云后面不肯出来,有个老太太急得直拍大腿:"这可咋整?明年上元节怕是要下雨咯!"原来当地有句老话:"八月十五云遮月,准备上元雨打灯",中秋的月亮还管着元宵节的天气呢。有个叫陈婆婆的老人,年轻时真见过"月华",说那光像彩虹一样,围着月亮转,"红的、绿的、紫的,把院子都染成彩色了,我赶紧许了个愿,第二年我家小子就考上了秀才。"

雅安的中秋有个特别的习俗,要"偷菜"。年轻人趁着月光去别人家的菜园偷点青菜、萝卜,被偷的人家不能骂,说是越骂"福气"跑得越快。偷来的菜要做成"中秋羹",大家分着吃,说吃了能沾喜气。有个叫王老五的菜农,每年中秋都故意在菜园里留些菜,还在篱笆上留个小口,说是"方便年轻人来偷福",他说:"看着他们偷菜时慌慌张张的样子,就像看到年轻时的自己,多好。"

(三)城隍庙前的盛会,比过年还热闹

清末的金堂县,中秋有个"月光会",说是赏月,其实更像个大集市。八月初一就开始搭棚子,城隍庙周围的四条街都扎上天花,红的绿的绸缎挂得满满当当。各地的商人背着货赶来,卖布的、卖糖的、卖农具的,甚至还有耍把戏的、唱川剧的,把个小城挤得水泄不通。有个从重庆来的商人,每年都带着"陈麻花"来赶会,他的麻花要拧十八道,炸得金黄,甜中带咸,每次都被抢空,他说:"金堂的月光会比重庆的庙会还热闹,这里的人懂吃,也懂耍。"

"月光会"上最热闹的是"赛神"。各乡都要抬着神像来游行,有"川主菩萨"(李冰)、"观音娘娘"、"土地公公",神像前有仪仗队,敲锣打鼓,还有人扮成"八仙",踩着高跷往前走。孩子们跟着队伍跑,手里拿着糖人,嘴里喊着"神仙来了"。晚上还要唱川剧,《嫦娥奔月》是必演的,当嫦娥穿着白衣裳飘上台时,台下的人都忘了鼓掌,眼睛瞪得圆圆的,好像真的看到了从月亮上来的仙女。

傅崇矩在《成都通览》里写,成都的中秋也热闹得很。商家趁着节日收账,老百姓忙着走亲戚送节礼,街上的影戏班子一台接一台地演,小孩子们举着"满天星"(一种烟花)跑着玩。最有意思的是,成都人把中秋叫"月光生日",好像月亮真的会在这天长大一岁似的。东大街的绸缎铺会在门口挂"月光寿桃"的幌子,用红绸做个大桃子,下面坠着流苏,风一吹晃晃悠悠的,老远就能看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崩坏:性穹铁道  遭遇花仙子+一盏灯  渡东庄有四季  遭劈腿,高冷领导对我一见钟情!  快穿之游走各个位面  父慈子孝  爱情距离  美纪太太教子有方!  惊悚神祇  毒医娘子山里汉  却雀[京圈]  假少爷他柔弱可妻  傲娇攻他暗恋成真了  穿越到异世界的性转骚浪萝莉的变态性爱生活  (综漫同人)抓不住的恋人  假装没看你  樱花落下:和诗羽学姐的邂逅  同学的陪读妈妈是妓女  宝妈到星际大佬,从收破烂开始  路过的怪物都要踹一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