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鞅
咸阳宫的铜钟敲过三更时,嬴驷仍在御书房里翻看着奏疏。案头的青铜灯盏添了三次灯油,火苗舔着灯芯发出细微的噼啪声,将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时而被翻动的竹简切割成破碎的形状。
窗外的风卷着深秋的寒意灌进来,带着渭水的潮气。他拢了拢身上的锦袍,目光落在最底下那卷奏疏上——陇西郡守急报,匈奴趁着边军换防时突袭了三座烽燧,掠走了近百户牧民。更让他心头发沉的是,驻守陇西的锐士竟迟了半日才追击,最终只追回三成人口,战马折损过半。
"迟了半日..."嬴驷指尖在奏疏上重重划过,墨迹被按出浅淡的印痕。三年前,若匈奴敢在秦国边境动土,卫鞅麾下的锐士不出一个时辰便能衔尾追杀,纵是追到漠北也要将人犯斩于马下。可如今,连陇西的边军都敢拖延战机了。
他起身走到窗边,推开雕花木窗。宫墙外的咸阳城早已沉入黑暗,只有零星的灯火散落在街巷里,远不如三年前那般彻夜通明。记得卫鞅在时,即便是深夜,工坊的炉火、货栈的灯笼、巡城兵卒的火把也能将半个城池照得如同白昼。那时的咸阳,连打更人的梆子声都比别处响亮三分。
"陛下,夜深露重,当心着凉。"内侍赵高捧着狐裘轻手轻脚地走进来,见嬴驷望着宫外出神,不敢多言,只将裘衣搭在他肩上。
嬴驷反手按住狐裘,指尖触到皮毛的温热,心里却更觉寒凉。他转头看向赵高:"去把前两年的国库账册取来,还有各郡县的农桑报呈,朕要连夜看。"
赵高愣了一下,低声应诺。这位新君登基五年,前两年对卫鞅的新法尚且上心,可自从三年前将卫鞅调离咸阳,派去商於之地编纂法典后,便很少再如此急切地查阅这些琐碎文册了。
账册堆上来时,几乎没过了案几。嬴驷一页页翻看着,指尖拂过那些记录着粮谷、布帛、战马、兵器的数字。前两年的账册上,每一行数字都在往上跳,尤其是关中各县,秋收的粮谷数字一年比一年厚实,兵器库的矛戈数量更是堆得溢出来。可从第三年开始,这些数字就像被冻住了一般,有的甚至往下滑了一截。
他忽然想起卫鞅离京前的那个雪天。老臣景监在朝堂上哭着劝谏,说商君是秦国的梁柱,怎能把他贬去偏远之地?卫鞅自己却只是平静地叩首,说编纂法典是大事,他愿去商於。那天嬴驷坐在王座上,看着阶下那个鬓角已染霜色的身影,心里翻涌的不是不舍,而是终于除去心腹大患的轻松——那时满朝都在传,卫鞅功高震主,私藏甲士,连军中将领见了他,都要先行军礼再问君安。
"功高震主..."嬴驷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了这四个字,笔尖的墨汁晕开,像一团化不开的阴云。他想起自己做太子时,因封地的农户私斗,被卫鞅以"管束不力"为由处罚,太傅公子虔更被处以劓刑。那时他躲在东宫,听着宫墙外百姓议论商君的严苛,心里早已埋下怨恨的种子。登基后,旧贵族们日日在他耳边念叨卫鞅的不是,说他把公族的土地分给庶民,把世家的子弟贬去从军,说他眼里只有新法,没有君王。
他那时信了。他觉得卫鞅的存在,就像悬在自己头顶的一把剑,既是秦国的利刃,也随时可能劈向自己。直到去年,楚国趁机夺回了商於边境的三座城邑,守将竟是公子虔的门生,临阵退缩不说,还谎报军情说是卫鞅在商於调度不力。嬴驷当时震怒,竟真的下旨斥责了卫鞅,现在想来,那守将分明是沿用了旧军的松散章法,连卫鞅定下的斥候制度都没执行,怎会不败?
窗外的风更紧了,吹得窗棂呜呜作响。嬴驷放下笔,走到墙边悬挂的秦国舆图前。图上用朱砂标着的疆域,比孝公时期扩大了近三分之一,河西之地的沃土、函谷关的天险、巴蜀的粮仓,都是卫鞅变法后,秦军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可现在,舆图边缘的几处关隘都被圈上了红圈——那是最近半年来,魏、赵、韩三国频繁滋扰的地方。
"陛下,晨露快下来了。"赵高又进来提醒,见嬴驷对着舆图发呆,忍不住道,"前几日廷尉来报,说关中的水渠有多处淤塞,今年冬灌怕是要耽误了。"
嬴驷猛地回头:"淤塞?卫鞅在时,每年秋收后都要征调民夫修渠,为何现在没人管?"
赵高低下头:"廷尉说...各郡县的徭役征不起来。旧贵族们说,商君的徭役法太苛,百姓怨声载道,不如恢复从前的什伍轮值,结果民夫来得稀稀拉拉,渠自然修不成。"
"怨声载道?"嬴驷冷笑一声,"卫鞅在时,徭役比现在重三倍,百姓却甘之如饴,为何?因为他让百姓知道,修好水渠能多打粮,多打粮就能多赚爵,赚了爵就能让儿子去从军,搏一个前程!现在呢?"他指着账册上的数字,"粮价涨了三成,布帛少了两成,百姓连肚子都填不饱,谁还肯来修渠?"
赵高吓得跪在地上,不敢接话。他看着这位年轻的君王,忽然觉得他此刻的神情,竟有几分像当年的商君——那是一种对秦国发自肺腑的焦灼。
嬴驷没再理他,转身回到案前,重新拿起一卷奏疏。这是栎阳县令的密报,说城中的旧贵族最近频繁聚会,把卫鞅分给庶民的土地又悄悄占了回去,还说"新君仁慈,不会像商君那样较真"。他捏着奏疏的手微微发抖,忽然想起卫鞅曾经对他说的话:"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君王若对权贵网开一面,百姓便会对新法失去信心,秦国的根基就会动摇。"
那时他只当是卫鞅在教训自己,现在才明白,那是肺腑之言。
天快亮时,嬴驷终于做出了决定。他叫赵高研墨,亲自写了一道旨意,措辞极其恳切,不仅详述了秦国如今的困境,还直言自己"识人不明,处置失当",恳请卫鞅即刻返回咸阳,主持变法事宜。
旨意写好后,他仔细看了三遍,又添了一句:"商君若不归,驷当亲往商於相迎。"放下笔时,他的手腕竟有些发酸。
"派谁去送这道旨意?"嬴驷问赵高。
赵高想了想:"中郎令景监,他是商君的旧部,又是老臣,去了商於,商君定会给面子。"
嬴驷摇头:"景监老了,商於山路难走,经不起颠簸。让公子华去。"
赵高一惊。公子华是嬴驷的亲弟弟,也是军中少壮派的将领,派他去,足见新君的诚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小城寻她+番外 他的幸运日+番外 和竹马结婚后+番外 梦的断章+偶见+遇见 雾中情人[破镜重圆]+番外 梵音藏心 水煮大明 甜诱!协议结婚后京圈太子真香了+番外 让位白月光,她转身继承亿万家产 汉障不臣土 我真不是天师啊 小狗不怕淋雨 极品手握剧本后,在年代文里捡漏+番外 总裁,少夫人又离家出走了 老鼠和粥[破镜重圆]+番外 反派兄长不可能崩坏+番外 雪满长京 漫画主角绝赞扮演中+番外 开局三个异能,想输都难 京雪晚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