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他下令,让第9步兵师,对森林的北部,进行一次有限的、试探性的攻击。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肃清森林里的德军,确保自己侧翼的通路安全。
就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血腥、最愚蠢的战役之一,以一个看似谨慎的、保护侧翼的战术行动,拉开了序幕。
然而,第9步兵师,很快就尝到了这片“绿色地狱”的厉害。在付出了4500人伤亡的惨重代价之后,他们仅仅向前推进了不到3公里。这惊人的、不成比例的伤亡交换比,为之后几个月的战斗,定下了一个极其不祥的基调。
10月下旬,当美军高层,将目光锁定在森林中的一个关键高地——施密特镇时,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诺曼·“荷兰人”·科塔少将指挥的第28步兵师。
这支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以红色梯形为师徽的“拱心石师”,在诺曼底登陆后,已经经历了一连串的苦战,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现在,他们又被投入了这片该死的森林。
11月2日,他们的进攻开始了。士兵们,沿着一条名为“卡尔小径”的、泥泞不堪的林间小路,进入了森林的腹地。这条小径,是他们唯一的生命线。所有的补给、弹药和伤员的后送,都必须依赖于它。然而,这条小径,也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通往地狱的单行道。
德军早已从诸如400号高地这样的制高点上,用他们的迫击炮和火炮,将卡尔小径的每一寸土地,都进行了精确的测距和标定。
德军的炮弹,在高达约30米的、密不透风的冷杉树冠上爆炸,形成了战场上最恐怖的杀手——“树冠爆炸”。这种爆炸,会将灼热的、锋利的弹片和无数碎裂的木块,像暴雨一样,从天而降,覆盖地面上的一大片区域。对于本能地卧倒寻求掩护的步兵来说,传统的散兵坑,几乎毫无作用。因为死亡,是从你的头顶上来的。
当时作为战地记者的着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后来将这场战斗,形容为“带有树冠爆炸的帕斯尚尔战役”(一战中最残酷的泥潭之战),以此来比喻其无与伦比的残酷性。
地形本身,就是最可怕的敌人。陡峭的峡谷、遮天蔽日的密林、没完没了的冰雨和几乎能淹没膝盖的烂泥,让坦克和车辆寸步难行。潮湿阴冷的环境,让无线电也频繁失灵,使得各个单位,经常陷入与上级失去联系、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短短几周之内,第28师,几乎被打残。伤亡人数,超过了6000人。整建制的指挥链,被彻底摧毁。当幸存者们被撤下火线时,个个眼神呆滞,面无表情,饱受着战斗疲劳(今天我们称之为ptSd)和“战壕足”的折磨。
因为他们的师徽,是一个红色的梯形,士兵们自嘲地,给自己的部队,起了一个新的、令人心酸的绰号——“血桶师”。
然而,盟军的高层,并未就此罢手。他们似乎是跟这片森林杠上了。11月中旬,雷蒙德·巴顿少将(不是那个着名的乔治·巴顿)的第4步兵师,被派来接替几乎被打垮的第28师,继续这场看似毫无希望的进攻。
我们的视角,可以跟随查尔斯·“巴克”·拉纳姆上校指挥的第22步兵团。我们可以通过技术军士乔治·摩根的声音,来感受士兵们当时的绝望:
“那片森林,是个打仗的、他妈的鬼地方……你根本找不到所有战友的尸体,他们就留在了那儿,烂在泥里,提醒着那些往前冲的弟兄们,他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这是一场纯粹的、没有任何战术技巧可言的消耗战。美军每向前推进两码(约1.8米),就要付出一名士兵伤亡的代价。在连续18天的战斗中,拉纳姆上校的第22步兵团,伤亡2773人。伤亡率,高达其满编人数的85%。
这场战斗,也暴露了当时美军人员补充系统的致命缺陷。缺乏经验的新兵,被一个一个地,单独补充到前线的连队里。那些幸存下来的老兵们,甚至懒得去记这些新兵的名字,因为他们很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后,就会阵亡。
这种机械的、毫无人性的“添油战术”,虽然在纸面上,维持了部队的编制人数,却严重地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并彻底地、系统性地,摧毁了士兵们的士气。
许特根森林,不仅仅是一片难行的土地。它成为了一个能够抵消现代战争所有优势的特殊战场。它让盟军强大的空中力量,无从发挥;让装甲部队,深陷泥潭;让炮兵的支援,变得困难重重;甚至,让最基本的无线电通讯,都时常中断。
它将世界上最现代化、最机械化的军队,硬生生拉回到了最原始、最残酷的、一战式的步兵对决之中。在这场对决里,隐蔽的、熟悉地形的防御者,拥有天然的巨大优势。而进攻者,则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填平每一道沟壑,去砍倒每一棵挡路的树木。
这场战斗,对士兵心理的侵蚀,是全方位的。持续的阴冷潮湿、密林中永恒的昏暗、看不见的敌人、来自树冠的随机死亡威胁,以及遍布林地、因为战斗持续而无法收殓的、战友们那已经腐烂的尸体,共同构成了一个极端高压的心理环境。
这种环境,系统性地摧-毁了士兵的意志。战斗疲劳、精神崩溃,在这里已经不是新闻,而是常态。许多部队,在失去了大量有经验的老兵和士官后,其战斗意志,也随之瓦解。
许特根森林,名副其实地,成为了一个不仅吞噬血肉,更吞噬灵魂的“绞肉机”。
现在,让我们将镜头,从前线那片泥泞、阴暗的森林,拉回到温暖、干燥的后方指挥部。来审视一下,那些将成千上万名士兵,送入许特根这个地狱的决策过程。
这是一场指挥艺术的较量。一方,是僵化、缺乏想象力、且固执己见的美军高层;另一方,则是灵活、狡猾、善于利用地利的德军将领。
美军的指挥链顶端,是第12集团军群司令奥马尔·布拉德利将军。他以“士兵的将军”着称,备受士兵们的爱戴。但许多军事历史学家都认为,许特根森林之战,是他辉煌职业生涯中,一个“重大的、不可原谅的失误”。值得注意的是,布拉德利和艾森豪威尔,在他们各自的回忆录中,都对这场战役,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似乎都有意地,在与这场灾难性的失败,保持距离。
而直接负责这场战役的,是第一集团军司令考特尼·霍奇斯中将。他是一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将领,是从二等兵,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晋升至上将的,与他那位光芒四射、口无遮拦的同僚乔治·巴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历史对他的评价,充满了争议:他究竟是一位坚韧、沉稳的指挥官?还是一个“缺乏战术想象力”、“难以胜任其职位”的平庸将领?
霍奇斯的指挥风格,深受一战的影响。他对侧翼安全的过度担忧,和对正面强攻的迷信,主导了整场战役的基调。他很少亲临前线,习惯于在后方的地图上指挥战斗,并且以严苛和轻易撤换下属而闻名。这在他手下的那些军长和师长中,营造了一种极度谨慎、甚至可以说是畏惧的氛围。
根据他助手的日记记载,霍奇斯对部队的进展缓慢,感到“明显的不快”。但他,从未质疑过,发动这场进攻本身,是否是一个明智的决定。这种自上而下的、僵化的思维,导致了下级的指挥官,根本不敢提出任何异议,或是替代性的方案。他们只能机械地、麻木地,执行着那些在他们看来,与自杀无异的命令。从而,形成了一种制度性的瘫痪。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军b集团军群的司令,莫德尔元帅。他是一位真正的防御大师。他深刻地理解许特根森林的地形特点,并将其利用到了极致。他采用灵活的弹性防御战术,巧妙地、交替地,使用他手中那些兵力严重不足的部队——包括那些由老人和孩子组成的、战斗力低下的国民掷弹兵师。并在关键的时刻,投入他手中仅有的一点点装甲预备队,发动精准而致命的反击。
德军的指挥官们,甚至对美军为何如此执着于,在这片森林中发动强攻,感到深深的困惑。一份缴获的德军文件中,明确指出,“在林地作战中,美国人表现得完全不适应”。而德军第七集团军的参谋长,鲁道夫·格斯多夫少将,也始终无法理解,美军为何要在一个完全抵消了其空中和装甲优势的地区,投入如此巨大的、宝贵的兵力。
战后,关于许特根森林之战的争论,从未停止。曾作为连长,亲身参与了这场战役的着名军事历史学家查尔斯·b·麦克唐纳,给出了一个最具代表性的评价:“这是一场构思错误、基本上毫无结果的战斗。它本可以,也本应该,被避免。”
争议的核心在于:当事实证明,最初那个保护侧翼的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价值时,为什么进攻仍在持续?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当最初那惊人的伤亡数字,传到后方指挥部时,美军高层指挥官们的自尊心和个人前途,已经与这场战役,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此时,承认错误,并停止进攻,变得异常困难。
这便引出了军事行动中,一个经典的、非理性的决策陷阱——“沉没成本谬误”。其逻辑是:因为我们已经投入了太多的生命,来夺取这座该死的山头,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之前的牺牲是徒劳的。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生命,来试图换取一个最终的“胜利”,从而为之前所有的损失,来正名。
这种非理性的决策升级,最终导致了数万名士兵,不必要的伤亡。将一场最初的战术失误,活生生地,演变成了一场长达数月的战略悲剧。
随着战役的深入,一个被长期忽视的、真正的战略要点,终于慢慢地,浮现在了美军指挥官们的地图上。
许特根森林,其真正的战略价值,并非森林本身,而是隐藏在其深处的、巨大的鲁尔河水坝群。其中最主要的,是施瓦门奥尔大坝。
奥马尔·布拉德利将军,事后在他的回忆录中,也明确指出了其巨大的危险性:只要德军还控制着这些水坝,他们就可以随时打开水闸,或者直接用炸药炸毁大坝,“形成一场人为的山洪,冲毁我们在下游辛辛苦苦搭建的所有桥梁,并危及我们在科隆平原上,那些已经渡河的、孤立的桥头堡。”
工程师们的计算表明,一旦施瓦门奥尔大坝被完全摧毁,鲁尔河的水位,将在短时间内暴涨25英尺(约7.6米),形成一道宽度超过1.5英里(约2.4公里)的、无法逾越的洪流。到那时,任何渡河行动,都将化为泡影。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极其关键的战略情报,在战役的初期,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柯林斯将军坦承,无论是盟军最高司令部、第12集团军群,还是第一集团军,在最初的几个月里,都没有对水坝的威胁,进行过任何充分的地形或情报分析。
这意味着,美军在长达数月的时间里,为了一个错误的目标(占领森林),付出了惨重的、不必要的代价。而这场战斗的、真正的根本原因——确保向莱茵河推进的道路不被洪水切断——直到战役的后期,才成为明确的、首要的任务。
最后的冲锋与阿登的阴影
当水坝被确定为核心目标之后,美军的进攻,变得更加不顾一切,也更加绝望。从11月到次年2月的所有行动,都围绕着夺取水坝而展开。美军的精锐部队,如第2游骑兵营,向着能够俯瞰水坝的关键观察点——400号高地,发起了决死的冲锋。而其他的步兵师,则继续在森林的泥泞与炮火中,艰难地推进,试图从地面上,夺取大坝本身。
这些最后的战斗,与之前的并无二致,同样血腥,同样惨烈。
然而,这场战役,最大的、也是最具历史讽刺意味的一点,在于它的结局。
当美军第一集团军,几乎所有最富经验的精锐师团(第1、第4、第9、第28师等),都在许特根这个巨大的“绞肉机”中,流尽了鲜血,变得筋疲力尽时,德军,正巧妙地利用这片森林,以及其南部、那个被盟军认为是“平静的、适合新兵休整”的阿登地区,作为天然的掩护,秘密地集结着他们最后的、也是最精锐的装甲预备队。
许特根森林之战,不仅严重地削弱了美军的几个王牌师,更重要的是,它成功地、完美地,转移了盟军的注意力和宝贵的空中侦察资源。正当盟军在齐格菲防线前付出惨重代价、陷入僵局之时,希特勒发动了他在西线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这场被称为“突出部战役”的行动,是德军一次绝望的赌博,旨在重演1940年的辉煌,分裂盟军,并迫使西方国家接受对其有利的和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囚她 爆笑仙途之逗比天尊 我在原神世界打天下 回国后当上了和哥哥一样的海王 山川明月皆是你 谶鞘 器! 当财神从无限世界开始 红警:龙国崛起 这个系统不正经,要美女互动充能 洪荒小蚊子 穿越王妃:医毒双绝震九州 贵族学院女配也要修罗场吗? 在古代讨生活的这些年 克苏鲁跑团要命?美少女护我前行 开局吸引狄仁杰 穿进忍界后每天迫害黑绝 逆鳞帝途:九皇子的崛起 四合院邻居们的搞笑日常 穿到古代,被五个男人盯上了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