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18小说网

哈18小说网>时空守护者及永生人 > 第6章 陌生的未来两位父亲的时空适应期(第2页)

第6章 陌生的未来两位父亲的时空适应期(第2页)

接下来的几天,林福贵忙着联系矿场和监管局,每天都在房间里用全息手环开会。他开会时,会把全息屏幕调到最大,坐在椅子上,像在办公室里一样,跟张启山讨论液态星际金属的采购细节。张启山一开始还不信他在2025年,直到林福贵调出1990年矿难的照片,张启山才相信,笑着说:“老林,你可真能折腾,都折腾到未来去了。”

林福贵偶尔会去叶云天的实验室看看图纸,实验室里有一个巨大的全息沙盘,上面是“云月号”的立体模型,能看到能源核心的内部结构——淡蓝色的液态星际金属在核心里流动,像一条小蛇。林福贵会指着沙盘上的能源核心,跟叶云天说:“这里的线路太密了,要是金属流动不畅,容易堵,得改改,像我当年设计食品厂的流水线一样,要留够缓冲的空间。”叶云天听了,觉得很有道理,真的修改了线路设计。

他凭着多年的经商经验,提出了“用月球省的食品加工厂产能换矿场配额”的想法——月球省的食品加工厂能生产1998年的老味道,比如猴头省的炒饭、火球区的烤肉,这些都是2025年的人喜欢的,却又很难自己做出来。张启山一听就动心了,很快就答应了,给了他每月500公斤的液态星际金属供应权,还承诺优先送货。

叶启则每天都去F区智能农场。他跟着农场的研究员学用全息监控,学看土壤数据,学操控无人机喷洒营养液。研究员教他怎么在屏幕上划动手指调整喷头角度,怎么根据数据判断稻子需要多少水,叶启学得很认真,笔记记了满满一本——他用的是叶云天给他找的笔记本,不是全息的,而是纸做的,他说“写在纸上才记得牢”。

可每次看到无人机在稻田里飞,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没有踩在田埂上的踏实感,田埂是用复合材料做的,走上去软软的,没有泥土的硬度;没有弯腰触摸稻穗的温度,隔着屏幕看数据,永远不知道稻穗的手感是软是硬;没有风吹过稻田时“沙沙”的声音,智能农场的穹顶挡住了风,只有空调的冷风在吹,没有自然风的温柔。

有一天,他趁研究员去控制室拿资料,偷偷摘了一个土壤传感器——那传感器小小的,握在手里像个鸡蛋,他想拆开看看,这小小的东西到底是怎么“看懂”土壤的,是不是里面藏着什么“土专家”。可刚把传感器揣进兜里,手腕上的手环就响了,传来农场的警报声,还是熟悉的猴头省方言:“检测到F区3号田土壤传感器异常,已触发定位警报,管理人员将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

叶启吓得赶紧把传感器从兜里掏出来,跑回3号田,蹲在地上把传感器插回原来的位置——他记不清传感器原来的角度了,插了三次才插对,红色的灯光亮起来时,他才松了口气,转身就往农场外跑。他不敢走磁悬浮轨道,怕被管理人员发现,专门挑小路走,小路两旁是人工种植的灌木,叶子上也有银色的芯片,会跟着他的脚步转动,像在“盯”着他。

他沿着小路走了半个多小时,鞋底都沾了草屑,终于看到了一片“不一样”的稻田——那是基地外的一片传统农田,没有穹顶,没有无人机,没有传感器,只有一个老农在弯腰插秧,老农戴着草帽,穿着蓝色的布衫,和叶启1998年穿的一样。田埂上放着一个老式的水桶,桶是铁皮做的,上面印着“农业合作社”的字样,桶里装着用来浇灌的水,水面上漂着几片稻叶。

叶启像看到了救星,快步走过去,脚步踩在泥土上,发出“咯吱”的声响——这声音他太熟悉了,1998年的田埂上,每天都能听到。他走到老农身边,没说话,拿起老农身边的秧苗,熟练地插进田里——手指捏住秧苗的根部,轻轻往下按,深度刚好没过根部,既不会太深让秧苗烂根,也不会太浅让秧苗倒。

泥土裹住指尖的那一刻,他突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这才是种地该有的样子,有泥土的味道,带着一点腥气,却让人安心;有汗水的温度,顺着额头往下流,滴在泥土里,能听到“嗒”的一声;有亲手培育的期待,插完一株秧,就盼着它能生根、发芽、抽穗,这种期待,是看屏幕数据永远得不到的。

老农看着他熟练的动作,直起腰,用袖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问:“你也是农民?看你穿的衣服,像是1998年那时候的样式。”

“嗯,猴头省来的。”叶启也笑了,擦了擦额头的汗,汗水流进眼睛里,有点疼,却很舒服,“你们这儿怎么不用那些机器种地?我在基地里看到,机器种的稻子又大又饱满。”

“机器好是好,可总觉得少了点魂。”老农捶了捶后背,发出“咯吱”的声响,“我种了一辈子地,从1970年种到现在,就喜欢亲手把秧苗插进土里的感觉,看着它们一天天长大,早上来看看,晚上来看看,心里才踏实。机器种的稻子,再好也是机器种的,没有人气儿。”

叶启点点头,心里的想法更坚定了——他想在2025年,种一片属于自己的“传统稻田”,不用机器,不用传感器,就用1998年的方法,耕地用牛,插秧用手,浇水用桶,看看能不能种出一样好的稻子,看看这2025年的土,是不是还认1998年的种地方法。

可他刚插完一行秧,直起腰想活动活动,就听到身后传来熟悉的声音:“爸,你怎么在这儿?手环显示你在这儿,我还以为看错了。”

叶云天站在田埂上,穿着一身休闲装,不是平时的科技制服,手里拿着一个定位器,定位器的屏幕上显示着“叶启:F区外传统农田”的字样,还有一个小小的红点,就是叶启的位置。他刚才在实验室里检查“云月号”的线路,顺便看了眼父亲的定位,发现父亲不在智能农场,也不在生活区,反而在基地外,又想起早上农场的警报记录,猜到父亲可能来了这里,赶紧换了衣服跑过来。

叶启站起身,手里还沾着泥土,指甲缝里都是黑的,有点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就是想试试这儿的土,能不能种出咱们1998年猴头省的稻子,看看跟机器种的有啥不一样。”

叶云天走下田埂,田埂上的泥土沾了他的鞋底,他却没在意——平时在基地里,他的鞋永远是干净的,从来没沾过泥土。他也拿起一把秧苗,学着父亲的样子插进土里——可他的手指没力气,捏不住秧苗的根部,插下去的秧苗歪歪扭扭的,还溅了一身泥,泥点落在他的白色t恤上,特别显眼。

叶启忍不住笑了:“你这孩子,没干过农活就是不行,看我的。”他走过去,从叶云天手里拿过秧苗,握住儿子的手,教他怎么捏:“手指要这样,捏住秧苗的根部,别太用力,会捏断的,也别太轻,会掉的。”他带着叶云天的手,把秧苗插进土里,“你看,这样插进去,秧苗是直的,能站稳,以后才能长得好。”

父子俩并排站在田里,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暖暖的,像1998年猴头省的夏天。泥土的气息混着稻苗的清香,飘进鼻子里,叶启觉得,比基地里的薄荷风好闻多了。叶云天插了几株,就觉得腰开始酸了,他忍不住直起腰,捶了捶,才明白父亲为什么喜欢传统种地——这不仅仅是习惯,更是一种对土地的敬畏,对生活的踏实感,是坐在实验室里永远体会不到的。

“爸,我知道你不习惯机器种地。”叶云天直起腰,擦了擦汗,汗水把他的刘海都打湿了,“可你看,智能农场的产量是1998年的3倍,咱们猴头省现在也用上了这种技术,以前种10亩地才能养活一家人,现在种3亩就够了,剩下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用再像你1998年那样,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回家。”

“可种地不就是要亲手种吗?”叶启看着自己手里的泥土,泥土在阳光下泛着黑亮的光,“要是都用机器,以后的人会不会忘了怎么插秧,忘了泥土是什么味道,忘了稻子是怎么长出来的?”

“不会的。”叶云天指着远处的智能农场,农场的穹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机器是工具,不是替代品。我们用机器提高产量,是为了让更多人不用再像你1998年那样,在暴雨天里泡在田里救秧苗,在大夏天里背着药桶中暑;是为了让大家有时间去学习怎么更好地种地——你看农场的研究员,他们在研究更抗旱的稻种,在研究怎么让土壤更肥沃,这些都是在为土地好,为农民好,不是在代替农民。”

叶启没说话,只是看着儿子插得歪歪扭扭的秧苗,又看了看自己插得整整齐齐的秧苗,突然笑了:“你这秧苗插得不行,明天我来教你,咱们在智能农场旁边,种一小块‘试验田’,一半用机器,一半用咱们1998年的老方法,看看哪个长得好,看看是机器厉害,还是咱们老农民的手厉害。”

叶云天眼睛一亮,腰也不酸了,赶紧点头:“好啊!我明天就去跟农场申请一块地,咱们一起种,我负责机器那半,你负责手工那半,到时候咱们比一比,看谁的稻子长得好。”

那天晚上,叶启在房间里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他没有用全息手环的语音输入,也没有用全息屏幕打字,而是用手写,写在叶云天给他找的稿纸上,笔是钢笔,不是1998年的圆珠笔,却也写得很顺手。他写了2025年的智能农场,写了能自动做饭的机器,写了他和儿子要一起种“试验田”的事,最后写道:“云天说,科技是为了让日子更好过,我1998年的时候不懂,觉得种地就该用手,现在有点懂了。等咱们回去了,也给猴头省的田里装几个传感器,让大家不用再那么辛苦,也能种出好稻子。”

写完信,他把信叠好,放进一个信封里,信封上写着“给老伴”,他想等“云月号”能跨时空送信了,就把这封信寄回去,让老伴也看看2025年的样子。

而在叶云天的实验室里,林福贵刚挂完和张启山的全息通话,手里拿着一份电子的“液态星际金属采购合同”,合同上有张启山的电子签名,闪着淡淡的蓝光。他笑着对叶云天说:“第一批金属下周就能到,张启山说会用最快的运输舱送过来,咱们的‘云月号’改造,能提前半个月启动了。”

叶云天看着合同上的签名,又看了眼窗外——叶启房间的灯还亮着,灯光是稻穗的金色,他知道父亲肯定在想怎么种好那块“试验田”,说不定还在琢磨明天要带什么工具去。他拿起笔,在“云月号”改造计划的备注栏里加了一行字:“增加‘农业技术存储模块’,带2025年的稻种和种植技术回1998年,帮助猴头省提升粮食产量。”

林月瞳走过来,端着两杯热饮,一杯递给林福贵,一杯递给叶云天,热饮的杯子是用可降解材料做的,上面印着“云月号”的图案。她看到备注栏里的字,笑着说:“你还真要帮叶叔改善猴头省的农业啊?不怕带回去的技术太先进,1998年的人用不了?”

“不会的。”叶云天接过热饮,喝了一口,暖暖的,像1998年家里的热茶,“我爸说,种地要懂土地,也要懂技术。咱们带回去的不是最先进的机器,是最实用的技术,比如怎么改良土壤,怎么选好稻种,这些1998年的农民能用上,也能让他们少受点苦。咱们既然能穿越时空,就该做件有意义的事,不能白来一趟2025年。”

实验室的全息屏幕上,“云月号”的能源核心图纸缓缓转动,淡蓝色的能量流在图纸上循环,像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改造积蓄力量。窗外的2025年夜色渐浓,悬浮舱的灯光像星星一样闪烁,叶启房间的灯也亮着,金色的灯光和实验室的蓝色灯光遥相呼应——一个在为“回到1998年”努力,一个在为“适应2025年”尝试,而这两条线,都在朝着“让日子更好过”的方向,慢慢靠近。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恶美人带娃随军,硬汉军官霸道宠  我不是贾贵  [奥特曼同人] 虚拟游戏中的奥特世界  编号95521竭诚为您服务  人在美漫,我是女英雄们的白月光  我从游戏开始,打造科技帝国  跨越世俗的恋曲:从协约到释怀  叶清心启  本来种田就烦,他们还抢着入赘  七零:捡来的军官非要宠我怎么办  阿姨权势滔天  刚到漫威,你告诉我这是美漫!  你背我走出地狱,我带你站在阳光  双强联合:捡个仙男当老婆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星穹龙冕  穿越笑傲江湖:小师妹别闹  F级?废材?不好意思她全能  快穿:疯批宿主在小世界又幸福了  病娇青梅心机太深了,根本跑不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