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月号”的金色光痕在2025年的天际线处消融时,叶启指尖的触感还停留在1998年猴头省田埂边的稻草棚上——那是他穿越前最后扶住的东西,粗糙、带着日晒雨淋的温软。可此刻指尖撞上的,却是冷得发脆的金属舱壁,凉意顺着指缝钻进掌心,像攥住了一块刚从冰窖里捞出来的铁块。
舱门以极缓的速度向两侧滑开,没有铰链摩擦的声响,只有气流交换时细微的“嘶”声。一股混着薄荷与青草的新风涌进来,拂过叶启的脸颊——这风不像自然风那样带着尘土味,反而干净得有些不真实,吹得他藏在衣领里的雨泥气息簌簌往下掉,也吹亮了他眼前的世界。
联合科技基地的停机坪是一片望不到边的银色平原,地面铺着某种会随脚步变色的复合材料,叶启踩上去时,脚下立刻晕开一圈淡青色的涟漪,像踩在结了薄冰的湖面;无数流线型的悬浮舱在半空中穿梭,最小的只有篮球大小,最大的堪比1998年的解放卡车,它们尾部拖着的淡蓝色能量尾迹不会消散,在空中织成一张流动的网,偶尔有舱体交汇,尾迹还会轻轻碰撞,发出“叮”的脆响。
远处的建筑群是半透明的穹顶结构,穹顶材料像极了叶启见过的最好的玻璃,却比玻璃更轻——他甚至能看到风过时,穹顶边缘微微的起伏。阳光透过穹顶折射下来,在地面投出七彩的光斑,光斑里藏着自动生长的绿色植物:藤蔓沿着穹顶内壁攀爬,每片叶子上都嵌着细小的银色芯片,芯片闪烁时,藤蔓就会顺着特定方向生长,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
地面上没有传统的公路,只有一条条发光的磁悬浮轨道,轨道发出的暖黄色光芒能驱散周围的寒气。偶尔有圆形的无人运输舱“嗖”地掠过,舱体上贴着“月球省→水球区”的标签,舱门是透明的,叶启能看到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金属箱,箱子表面印着他不认识的符号。轨道旁的全息路标是立体的,循环播放着“L区实验室→E区生活区→F区智能农场”的指引,每个箭头都带着淡淡的光晕,伸手去碰,指尖会穿过一层柔软的能量膜,传来轻微的麻痒感。
“这……是哪儿?”叶启下意识地抓紧了衣角,他身上那件1998年的蓝色劳动布褂子已经洗得发白,袖口还补着两个补丁,在满是科技感的环境里,像一块不小心掉进银盘里的土疙瘩。他的手在发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眼前的一切超出了他所有的认知——他这辈子见过最先进的东西,是公社里那台用来脱粒的柴油机,可跟这里比起来,那台柴油机像个只会喘气的老古董。
林福贵比他镇定些,却也忍不住弯腰摸了摸停机坪的地面——材质像是金属,却软得能踩出浅浅的脚印,松开脚又立刻恢复平整,连一点压痕都不留。他用指甲刮了刮地面,没留下任何痕迹,反而指尖传来一阵细微的震动,像是地面在“回应”他的触碰。“这材料不错,”林福贵咂了咂嘴,想起自己1998年在南方见过的橡胶地,“比咱们那会儿的塑胶跑道还结实,要是铺在食品厂的仓库里,再也不用担心货物压坏地面了。”
“爸,林叔,这边走。”叶云天穿着一身银灰色的科技制服,制服领口和袖口有淡蓝色的能量纹路,纹路会随着他的呼吸轻轻起伏,像活着的藤蔓。他袖口的显示屏上跳动着“云月号核心参数:稳定”的字样,字体是全息的,能看出轻微的立体感。他伸手递给两人各一个银色的手环,手环表面刻着细小的螺旋纹路,像某种金属藤蔓。
“这是全息手环,能定位、通话,还能实时翻译——基地里有不少外星裔研究员,他们说的‘星语’咱们听不懂,手环会自动转成咱们的方言,连语气都不会变。”叶云天说着,轻轻按了一下自己手环上的按钮,半空中立刻浮现出一个淡蓝色的全息屏幕,屏幕上显示着他的心率、血压,还有一条“距离下次体检还有3天”的提醒。
叶启捏着手环,像捏着个刚从灶膛里扒出来的红薯,烫得不敢用力。手环刚碰到他的手腕,就自动收缩,贴合得严丝合缝,像是长在他手上一样。紧接着,一道淡绿色的光从手环里流出来,扫过他的手臂,突然传来一个柔和的电子音,那声音带着浓浓的猴头省口音,像村里的广播员:“检测到用户身份:叶启,1998年猴头省东风公社居民,已为您匹配‘基础生活模式’,语音设置为猴头省方言,温度调节开启,当前手环温度26c,与您体表温度一致。”
叶启吓了一跳,手一抖差点把环甩掉,手环却像粘在他手上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叶云天赶紧扶住他的手腕:“别怕,它就是个方便的工具,按这里能调出菜单,再按这里能关闭语音,你想让它干嘛,跟它说就行。”他边说边演示,按了一下手环上的螺旋纹路,屏幕上立刻跳出“吃饭”“睡觉”“导航”三个选项,字体很大,叶启一眼就能看清。
林福贵已经试着按了手环上的按钮,半空中的全息屏幕比叶云天的大一圈——他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怕碰到屏幕,却发现手能直接穿过去,没有任何阻碍。屏幕上显示着“个人信息”“基地地图”“通讯列表”三个选项,每个选项旁都有小小的图标:个人信息是一个小人,基地地图是一张立体的星球模型,通讯列表是一串会闪烁的名字。
他挑了挑眉,手指在“通讯列表”上轻轻一点,屏幕立刻切换成一串名字,最上面的一个备注着“张局-科技监管局”。林福贵忍不住笑了,想起自己1998年用的砖头大的“卫星电话”——那东西重得能砸死人,信号还时好时坏,打个电话要跑到山顶上,喊得嗓子都哑了。“这东西比我当年的大哥大好用多了,”林福贵摸了摸手环,“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打给1998年的公司,我还没跟厂里的人说我要去‘未来’呢。”
“现在还不行。”林月瞳走过来,她穿着和叶云天同款的制服,只是袖口的能量纹路是淡粉色的。她伸出手,在林福贵的全息屏幕上轻轻一划,屏幕立刻缩小了一圈,亮度也调低了些——刚好适合林福贵的视力。“时空通讯需要更强的信号锚点,现在的信号只能在2025年内部用,等‘云月号’的能源核心升级完,或许能试试短时间的跨时空通话,不过只能传声音,不能传图像。”
她说话时,手环上的屏幕自动切换成了“能源核心升级进度”的界面,上面有一个醒目的进度条:15%,进度条的颜色是淡红色的,旁边还有一行小字:“核心问题:液态星际金属储备不足,无法支撑长距离时空定位,当前储备量仅够维持3次短距离穿梭。”屏幕下方还附着一张小小的图纸,图纸上是一个复杂的球形结构,标注着“能源核心”,球形结构的周围有无数细小的线路,像蜘蛛网一样。
林福贵的目光落在“液态星际金属”几个字上,手指在屏幕上轻轻点了点,图纸立刻放大,能看清金属在核心里的流动路径——淡蓝色的线条从核心底部流进,从顶部流出,像血液一样循环。“这东西,月球省的矿场好像有储备,”林福贵的语气很肯定,“我1995年跟火球区的矿商合作过,他们手里有个‘极地冷矿’,就在月球背面,专门产这种金属,就是开采难度大,温度太低,机器一进去就冻住,只能靠人工,成本高得吓人。”
叶云天眼睛一亮,袖口的能量纹路瞬间亮了几分:“真的?我们之前联系过矿场,对方说受科技监管局管控,不对外供应,不管给多少钱都不卖。”他之前为了找液态星际金属,几乎联系了所有已知的矿场,可要么没有,要么被管控,急得几天没睡好。
“监管局的张启山,我认识。”林福贵笑了笑,指尖在“张局”的名字上轻轻点了点,屏幕立刻跳出张启山的头像——一个穿着黑色制服的中年男人,眼神很锐利,却带着一丝温和。“当年他刚接管矿场时,遇到过一场矿难,矿道塌了,困了二十多个人,救援设备进不去,还是我帮他协调的‘低温抗压钻’,从火球区调过去的,花了我三天三夜,没合过眼。”
林福贵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调出了一段模糊的记忆影像——那是1990年的矿场,到处都是白雪,救援人员穿着厚厚的防寒服,正在用钻机打孔。“这事交给我,明天我跟他通个话,就提1990年的矿难,他肯定记得,”林福贵的语气很笃定,“优先采购权应该能拿到,大不了我用月球省的食品加工厂产能跟他换——现在的人也爱吃咱们1998年的老味道,正好让他尝尝。”
他说着,又看了眼屏幕上的“云月号”图纸——图纸上的能源核心旁标着密密麻麻的参数,每个参数后面都跟着一串数字,像密码一样。林福贵想起自己年轻时画的“食品厂扩建草图”,也是这样,一笔一笔都是心血,哪里要加个窗户,哪里要装个机器,都要反复琢磨,画错了就用橡皮擦了重画,一张图要画半个月。“你们这图纸,比我当年的草图精细多了,”林福贵笑着说,“不过道理是一样的,都是想把事情做好。”
“那太好了!”叶云天拍了下手,袖口的显示屏立刻弹出“矿场联络计划”的字样,“能源核心是‘云月号’改造的关键,有了液态星际金属,我们就能把穿梭的稳定性从60%提升到90%,到时候就能精准定位1998年的时间点,不会再像上次那样,差点把你们送到1970年了。”
说话间,一辆悬浮接驳车悄无声息地停在了面前。车身是透明的球形,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球,没有车门,只有一个圆形的入口缓缓打开,入口边缘有一圈淡蓝色的光,能驱散周围的寒气。叶启站在车门口,脚像灌了铅一样,挪不动步——他怕这“没轮子的球”会掉下来,也怕自己一进去,球就会飞上天,把他甩出去。
叶云天看出了他的顾虑,拉着他的胳膊轻轻一拽:“爸,放心,它的磁悬浮系统很稳,底部有三个隐形的能量锚点,能牢牢吸在地面上,比咱们1998年的拖拉机稳多了——你坐上去就知道了,比拖拉机舒服,没有颠簸。”
叶启半信半疑地走进接驳车,脚刚踩上去,就感觉到一股柔和的力量托住了他,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他赶紧抓住身边的扶手,扶手是软的,能自动贴合他的手掌形状。接驳车的内壁是淡白色的,能自动调节亮度,叶启坐下后,内壁立刻暗了几分,像拉上了一层薄窗帘。
坐进接驳车后,叶启紧紧贴着车窗,看着外面飞速掠过的景象:路边的路灯是一个个悬浮的光球,光球的颜色会随时间变化——白天是淡白色,晚上会变成暖黄色,还能自动调节亮度,不会晃眼;路过“智能农场”时,他看到成片的稻田里没有一个农民,只有银色的无人机在低空盘旋,无人机的大小和他家里的鸡差不多,翅膀上装着细小的喷头,每隔几米就会喷出一道淡绿色的营养液,营养液落在稻叶上,立刻被吸收,没有一点浪费。
田埂上的土壤传感器是白色的,像一个个小蘑菇,闪烁着红色的光,每闪一次,旁边的全息屏幕就会跳出一行字:“3号田土壤湿度:65%,氮含量:1.2%,适宜水稻生长。”叶启看着那些传感器,觉得它们像一个个尽职的哨兵,日夜不停地“监视”着每一株稻子的生长。
“这地……不用人管?”叶启指着稻田,声音里满是疑惑。他这辈子种了二十多年地,从来没想过,地里没有农民,稻子也能长。
“也需要人,但不用像以前那样下地。”叶云天调出农场的全息监控,屏幕上显示着每一株稻子的生长数据——株高、叶片数、结实率,甚至连土壤里的氮磷钾含量都看得清清楚楚,数据每秒钟更新一次,像跳动的脉搏。“农场的研究员在控制室里就能监控所有稻田,发现问题了,比如有虫害,无人机直接去喷洒农药,比人工快多了——以前人工喷一亩地要一个小时,现在无人机五分钟就能搞定,还能精准到每一株稻子。”
叶启没说话,只是盯着屏幕上的稻子——那稻穗比1998年的大了一圈,颗粒也更饱满,每一粒稻子都泛着淡淡的光泽,像吸足了阳光。他想起自己年轻时,天不亮就下地,弯腰插秧插得腰都直不起来,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掉,滴在泥土里,瞬间就没了踪影;遇到虫害还要背着药桶在田里走,药桶重得能压垮人,走一步都要喘口气,一天下来浑身是汗,衣服能拧出水来。可现在,坐在空调房里就能种好地,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接驳车很快到了E区生活区。生活区是一栋三层小楼,外墙是淡绿色的,像长满了青苔,实际上是某种能吸收阳光的复合材料,白天吸收阳光,晚上能发出淡淡的光。两人的房间在二楼,门是感应式的,叶云天的手环靠近门,门就自动滑开,没有任何声响。
房间不大,但布置得很温馨:墙壁是可变色的,按一下手环就能调成稻穗的金色,也能调成天空的淡蓝色,叶启试着按了一下,墙壁立刻从白色变成了金色,像晒满了刚收割的稻子,暖得让人心里发慌;床是自动调节硬度的,叶启躺上去时,床板自动陷下去一块,刚好托住他的腰,比家里的硬板床舒服多了,却又不会软得让人腰疼;窗边有一个小小的“食物制造机”,只有微波炉大小,表面印着“猴头省菜系”“火球区菜系”“外星裔菜系”三个选项。
叶启试着按了“猴头省炒饭”,机器里立刻传来“食材合成中”的提示,声音很小,像蚊子叫。三十秒后,机器的门自动弹开,一碗热气腾腾的炒饭递了出来——米饭是白色的,颗粒分明,里面混着鸡蛋、火腿和葱花,还有一点他熟悉的辣椒,香味扑鼻而来,和叶启老伴做的几乎一模一样。
“这机器……能做出稻花香?”叶启捧着饭碗,眼眶有点发热。他想起1998年的家里,每次做炒饭都要先在大铁锅里炒香稻花,火要烧得旺,锅要烧得热,稻花炒到金黄才能放米饭,炒出来的饭才有香味;现在不用生火,不用刷锅,就能吃到一样的味道,心里既新奇又有点空落落的——好像少了点什么,少了点烟火气,少了点一家人围着灶台等饭熟的热闹。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叶清心启 七零:捡来的军官非要宠我怎么办 病娇青梅心机太深了,根本跑不掉 刚到漫威,你告诉我这是美漫! 我从游戏开始,打造科技帝国 一人之下,烽火铸铁 本来种田就烦,他们还抢着入赘 你背我走出地狱,我带你站在阳光 F级?废材?不好意思她全能 我不是贾贵 [奥特曼同人] 虚拟游戏中的奥特世界 人在美漫,我是女英雄们的白月光 穿越笑傲江湖:小师妹别闹 快穿:疯批宿主在小世界又幸福了 恶美人带娃随军,硬汉军官霸道宠 编号95521竭诚为您服务 跨越世俗的恋曲:从协约到释怀 双强联合:捡个仙男当老婆 阿姨权势滔天 星穹龙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