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孔子在鲁国太庙见到一只变形的觚,那青铜酒器的棱角被磨得圆润,腹部的饕餮纹残缺不全,原本四道象征四方的扉棱只剩下模糊的凸起,早已失去古礼规定的形制。他轻抚着斑驳的铜锈,指腹划过被刻意磨平的棱角,连声感叹:“觚不觚,觚哉!觚哉!”这声叹息穿越两千五百年的风雨,至今仍在历史长廊中回响——它不仅是对一件器物的惋惜,更是对名实错位的忧虑,对社会秩序崩坏的痛心。从商周青铜礼器到当代社会的制度规范,“觚之为觚”的命题始终缠绕着人类文明:当事物的名称与实质脱节,当形式与内涵背离,我们该如何找回那失落的“觚”?
一、觚之为觚:青铜铸就的礼制密码
商周时期的觚,绝非普通的饮酒器具,而是礼制大厦的一块基石。考古发现的商代晚期青铜觚,多为喇叭口、细腰、高圈足,腹部常有四道扉棱,纹饰以饕餮、夔龙为主,通高约三十厘米,容量约两升。这种严格的形制并非工匠的随意设计,而是《周礼?考工记》“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的具体实践——每一寸弧度都对应着尊卑等级,每一道纹饰都承载着宗教伦理。
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妇好觚”,通高36.5厘米,口径16.8厘米,器身修长,腹部饰有三组饕餮纹,每组以扉棱分隔,圈足饰有相对的夔龙纹。器内底部铸有“妇好”二字铭文,证明它是商王武丁为王后所作的礼器。祭祀时,商王执觚献酒,酒液沿喇叭口缓缓注入祭器,象征着人神之间的沟通,而觚的容量恰好是“一升曰爵,二升曰觚”的标准,确保祭祀时“牺牲不成,粢盛不絜,不敢以祭”。考古学家发现,这只觚的内壁有明显的使用痕迹,说明它并非摆设,而是真正用于祭祀的礼器——这种“器以载道”的传统,使觚成为“名实相符”的最初象征。
西周时期,觚的形制被纳入更严密的礼乐体系。《礼记?礼器》规定“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觚作为中等贵族使用的礼器,其尺寸、纹饰必须与使用者的爵位匹配。陕西扶风出土的“墙盘觚”,纹饰已从商代的饕餮纹简化为窃曲纹,扉棱变矮,通高降至25厘米,这正是西周中期“礼从宜,使从俗”的体现。但即便简化,仍保持“上圆下方”的基本形制——喇叭口象征天圆,圈足象征地方,暗合“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说明形制可变,但其承载的“名”与“实”的对应关系不可破。
春秋早期的“子仲姜觚”,现藏上海博物馆,器身修长如商代旧制,颈部饰有蕉叶纹,腹部为兽面纹,圈足有透雕蟠螭纹,纹饰繁密仍恪守古制。但到春秋晚期,山东沂水出土的“邾公华觚”已面目全非:圈足变高近十厘米,腹部加粗,甚至出现了带柄的异形觚,原本象征等级的扉棱被完全磨平。考古学家通过纹饰断代发现,这只觚的使用年代恰与孔子同时,正是他所见“觚不觚”的实物例证。器物的变形背后,是周礼体系的松动:当诸侯僭用天子之礼,大夫冒用诸侯之器,觚的形制自然失去了规范——它不再是等级秩序的象征,而成了权贵炫耀的工具,“名”存“实”亡的悲剧由此上演。
孔子对“觚不觚”的敏感,源于他对“名”的重视。在《论语?子路》中,他明确提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在他看来,“名”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正如觚的形制是礼制的体现,一旦“名实背离”,整个文明体系都会崩塌。他晚年删订《春秋》,通过“郑伯克段于鄢”“天王狩于河阳”等“微言大义”,正是要“正名”——让事物的名称与其本质相符,让社会秩序回归正轨。汉代董仲舒曾解释:“《春秋》辨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如其真,不失秋毫之末。”
二、不觚之叹:乱世中的名实错位
春秋时期的“觚不觚”,绝非孤立的器物变形,而是整个社会“名实错位”的缩影。《左传》记载的“季氏八佾舞于庭”——按礼天子用八佾(六十四人),诸侯六佾,大夫四佾,季氏作为大夫却用八佾;“三家者以《雍》彻”——《雍》是天子祭祀后撤祭器时唱的诗,孟孙、叔孙、季孙三家大夫祭祀时却擅自使用,这些与变形的觚如出一辙,都是在下者冒用在上者的礼制,导致“名”与“实”的割裂。
政治领域的“不觚”最为刺眼。齐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本是霸主,却在葵丘之会(前651年)“欲封泰山,禅梁父”,冒用天子祭祀之礼。管仲以“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皆受命然后得封禅”苦苦劝阻,列举伏羲、神农等受命帝王的先例,才勉强阻止。晋文公更在践土之盟(前632年)召周天子赴会,《春秋》为“正名”,不得不书“天王狩于河阳”——明明是诸侯召见天子,却硬说是天子狩猎,这种“为尊者讳”恰恰暴露了“名实不符”的尴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列国的官制变革同样体现“不觚”。西周的“卿、大夫、士”等级分明,春秋时却出现“陪臣执国命”的现象:鲁国的阳虎本是季孙氏家臣,公元前502年囚禁主人季桓子,执掌国政达三年;晋国的六卿(韩、赵、魏、智、范、中行)架空公室,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最终瓜分晋国。这些家臣、大夫的官职(名)与其实际权力(实)完全背离,正如变形的觚——名为“觚”,实则早已不是觚。
经济领域的“不觚”体现在赋税制度。西周的“井田制”规定“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到春秋时,鲁国宣公十五年(前594年)“初税亩”,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收税;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按土地肥瘠收税,实质都是承认土地私有,却仍保留“井田”之名,形成“名存实亡”的局面。《公羊传》批评“初税亩”时所说“始履亩而税也。何讥尔?讥始履亩而税也。古者什一而藉,古者曷为什一而藉?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正是对这种“不觚”的谴责。
伦理层面的“不觚”更触目惊心。《礼记?檀弓》记载,春秋时有个叫“黔娄”的人去世,其妻按照他的遗愿“不封不树”(不堆坟头不种树),却有人指责“夫鲁有初,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孔子曰‘何哉,不使其子主之而使其孙主之’”,可见连丧礼这种最私人的伦理行为,都出现了“名实不符”的混乱。更有甚者,卫宣公为娶儿媳宣姜而筑新台,《诗经?邶风?新台》讽刺“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直指“父娶子妻”的名实颠倒。
面对这种全面的“不觚”,不同学派提出了不同的应对之道。道家主张“绝圣弃智”,认为“名”本身就是束缚,《老子》“名可名,非常名”,要回归自然本真;墨家强调“兼爱”“非攻”,试图用实用主义打破等级虚名,《墨子?小取》“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注重名实的对应;法家则干脆“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以法律取代礼制,《韩非子?定法》“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而孔子选择的是“正名”——通过恢复“名”与“实”的对应,重建社会秩序,这正是他周游列国宣扬“仁”“礼”的深层动因。
三、循名责实:历史中的纠偏之路
“觚不觚”的困境,并非春秋独有,而是贯穿中国历史的永恒命题。每当社会出现“名实错位”,总会有智者站出来“循名责实”,试图将变形的“觚”重新塑回应有的形制。从战国的商鞅变法到汉代的“春秋决狱”,从唐代的《唐律疏议》到明代的张居正改革,本质上都是对“不觚”的纠正,是“正名”传统的延续。
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是“循名责实”的激进实践。他在秦国推行“军功爵制”,规定“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将爵位(名)与军功(实)严格挂钩,彻底打破西周以来的“世卿世禄”制。史书载,秦军士兵“捐甲徒裼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正是这种“以实定名”的激励效果。他还设立“告奸”制度,“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确保法律条文(名)与执行(实)一致。司马迁评价商鞅“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可见“循名责实”的成效。
但商鞅的“正名”过于刚性,只重“实”而轻“名”的教化功能。他统一度量衡时,只规定“度、量、衡”的标准——“一尺约合23.1厘米,一升约合202毫升”,却忽视了其背后的礼制内涵,甚至“燔诗书而明法令”,焚烧儒家典籍。赵良曾劝他“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商鞅不听,最终被车裂,印证了“正名”不能仅靠强制,还需兼顾“名”的象征意义,正如觚的形制既要规范,也要保留其承载的文化记忆。
汉代的“春秋决狱”,开创了“以名正实”的司法传统。董仲舒提出“《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即根据行为的动机(名)与结果(实)来定罪。《太平御览》记载一案例:甲父乙与丙争言相斗,丙以佩刀刺乙,甲即以杖击丙,误伤乙,按律甲应处死刑。董仲舒却以《春秋》“父为子隐”为由,认为甲“非律所谓殴父也”——甲的动机是救父而非伤父,“名”(动机)为“救”,故“实”(定罪)不应为“殴父”,最终判甲无罪。这种“原心定罪”,通过《春秋》的“大义”(名)来纠正法律条文(实)的僵化,体现了“名”对“实”的引导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代的《唐律疏议》,是“名实相符”的制度巅峰。这部法典开篇即“名例律”,明确“名者,五刑之罪名;例者,五刑之体例”,将“名”的定义与“实”的量刑严格对应。如对“谋反”的定义:“谓谋危社稷”,解释为“王者居宸极之至尊,奉上天之宝命,同二仪之覆载,作兆庶之父母。为子为臣,惟忠惟孝。乃敢包藏凶慝,规反天常,悖逆人理,故曰谋反”,从“名”的内涵到“实”的惩处(凌迟)都规定得清清楚楚。更可贵的是,它还设“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的原则,通过类比确保“名实相符”无死角,形成“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法者定名,刑者正实”的体系。
宋代的程朱理学,则从哲学层面“正名”。朱熹提出“理一分殊”,认为“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同出一原,但所居之位不同,则其理之用不一”,正如觚有觚之理,爵有爵之理,“名”是“理”的体现,“实”是“理”的落实。他编订《家礼》,规范“冠婚丧祭”的礼仪,甚至细化到“深衣”的尺寸“袂之长短,举之及肘;袷之高下,及腰而已”、“丧服”的布料“斩衰用粗麻布,齐衰用稍细麻布”。他说“礼即理也”,试图通过“正”日常生活之“名”,来涵养人心之“实”,这是对孔子“觚不觚”之叹的哲学回应。
明代的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践行“循名责实”。他规定“凡六部、都察院遇各章奏,或题奉明旨,或覆奉钦依,转行各该衙门,俱先酌量道里远近,事情缓急,立定程期,置立文簿存照,每月终注销”,即对官员的职责(名)与政绩(实)进行量化考核。如规定“河道修治须三月完工,逾期未竣者,巡抚罚俸三月”。他还设立“随事考成”制度,“月有考,岁有稽”,使“名实不相符者,查参究治”。这种制度设计,直指明代官场“因循苟且”“名实背离”的积弊——如官员“报喜不报忧”,水灾只报“淹没田亩十之三”,实则过半;征税只报“已征八成”,实则不足六成。张居正的改革正如将变形的觚重新校准,短期内使明朝出现“太仓粟可支十年,冏寺积金至四百余万”的中兴气象。
这些历史实践表明,“正名”不是复古守旧,而是根据时代需要调整“名”与“实”的关系:有时需要“以名正实”(如董仲舒),用理念引导实践;有时需要“以实正名”(如商鞅),用实践修正理念;更多时候则是“名实互证”(如《唐律疏议》),使二者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智慧,正是中华文明应对“不觚”困境的核心方案。
四、形制之变与精神之守:器物演变中的永恒
觚的形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化:从商代的繁复到西周的简化,从春秋的变形到秦汉的消失(被爵、觯取代),再到宋代以后的仿古复制,但它承载的“名实相符”精神却始终未变。这种“形制可变,精神恒在”的现象,揭示了应对“不觚”困境的深层智慧——重要的不是固守形式,而是守住形式背后的核心价值。
汉代虽无实用觚,但“正名”精神体现在铜器铸造中。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错金铜博山炉”,虽非礼器,却在山峦纹饰中融入“昆仑”意象,炉盖的烟雾从山峦间升起,象征“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的传统;炉座的盘龙纹则对应“四神拱卫”的礼制,使“名实相符”从酒器延伸到熏香器。马王堆汉墓的“漆绘食案”,长70厘米,宽40厘米,虽形制与西周礼器不同,却严格遵循“食不言,寝不语”的礼仪规范——案上杯盘摆放“左酒右食”,与《礼记?曲礼》“进食之礼,左殽右胾”完全一致,仍体现“尊左卑右”的等级观念。这说明汉代虽“器变”,却未“道变”,正如孔子所希望的“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形式可简,精神不可失。
唐代的“唐三彩”虽多为冥器,却暗含“名实”考量。西安出土的“三彩骆驼载乐俑”,骆驼上的乐师分坐两侧,中间舞者姿态谦卑,这种“左右对称、中为尊”的布局暗合“君臣有序”的礼制;乐师所持乐器“琵琶、箜篌、笛”,皆为宫廷雅乐之器,而非民间俗乐,确保“名”(宫廷乐俑)与“实”(乐器组合)相符。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虽为瓷器取代了青铜,但其“秘色”之名(意为“皇家专用,秘而不宣”)与其供奉佛骨的功能(实)完美对应——考古发现的14件秘色瓷,器形规整,釉色青碧,与文献“类玉类冰”的记载完全一致,体现了“名实相符”在新器物中的延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代的“仿古礼器”运动,更显对“觚”之精神的回归。宋徽宗命人编撰《宣和博古图》,收录历代青铜器839件,其中对“觚”的形制考证尤为详细:“觚,酒器也,所以礼天地、事鬼神、和人伦者也。其制上圆下方,体象天地,容量二升,应乎中和。”他还命汝窑、官窑仿制古觚用于祭祀,考古发现的“宋仿商觚”,虽纹饰简化,却严格遵循“高30厘米、口径15厘米”的古制,甚至刻意模仿商代的“范铸痕迹”,使其“名”(仿古礼器)与“实”(祭祀功能)相符。虽然后世批评其“泥古不化”,但这种努力背后,是对“名实相符”精神的坚守。
元明清时期,觚的形制进一步艺术化,却仍未失其“神”。元代的“青花觚”,纹饰变为“松竹梅”“缠枝莲”,但“上宽下窄”的基本造型仍未变,象征“谦尊而光”的伦理;清代的“珐琅彩觚”,器身多绘“婴戏图”“花鸟纹”,功能变为陈设器,但其“对称平衡”的美学仍暗合“礼者,天地之序也”的传统。乾隆年间的“仿青铜釉觚”,甚至在器身刻“大清乾隆仿古”款,明确“名”(仿古)与“实”(创新)的关系——既不隐瞒时代,又不背离传统,这种“明变守常”的智慧,对当代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极具启示。
当代的“文创产品”中,也可见“觚”之精神的延续。故宫博物院推出的“角楼咖啡杯”,杯身图案严格按照角楼“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的结构绘制,名称(角楼咖啡杯)与内涵(故宫文化)相符;杯型采用马克杯的实用形制,却在杯底印有“故宫文创”标识,既创新又守正。苏州博物馆的“吴王夫差剑文具套装”,将古剑的“菱形暗格纹”转化为钢笔纹饰,使“剑”的“杀伐之实”转化为“文房之雅”,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名)与产品质量(实)仍保持一致——笔尖采用铱金材质,书写流畅度经过百次测试。这些案例证明:传统器物的形制可以创新,但“名实相符”的精神必须坚守。
五、当代之觚:传统与现代的名实博弈
今天的社会,依然面临“觚不觚”的困境,只是“觚”的形式变了:可能是制度与执行的脱节,可能是商品宣传与实际质量的不符,可能是传统符号的滥用,这些“名实错位”与孔子时代的“礼崩乐坏”虽形式不同,本质相通——都是“名”与“实”的割裂,都需要“正名”的智慧。
公共政策领域的“不觚”常表现为“政策空转”。2019年,某省推行“垃圾分类”,口号(名)喊得响亮,在社区悬挂横幅“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却因垃圾桶设置不合理——“可回收物桶与其他垃圾桶相距不足5米”、回收体系不健全——“回收车一周才来一次”,导致居民“想分却难分”(实),垃圾分类准确率不足30%。更有甚者,某县“乡村振兴”规划精美(名),投资2亿元建“仿古一条街”,却不顾村民“需要就业、改善住房”的实际需求,最终商户入驻率不足20%,沦为“空心村”(实)。这些现象正如变形的觚,看似符合“名”,实则背离了“名”所承载的“为民服务”本质。
商业领域的“名实错位”更为普遍。“老字号”本应代表“品质可靠”(名),却有品牌为追求利润偷工减料(实):某百年酱园用工业色素“日落黄”代替传统“黄栀子染色”,检测发现其产品色素含量超标10倍;某“中华老字号”糕点,将传统“猪油起酥”改为“氢化植物油”,口感变差却仍标“传统工艺”。“有机食品”本指“无农药化肥、生态种植”(名),却有商家贴标造假(实)——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抽查显示,有机食品合格率仅78.3%,部分“有机蔬菜”检测出“毒死蜱”农药残留,形成“有机不有机”的怪象。这些行为与春秋时“僭用礼制”一样,都是对“名”的透支,最终会失去消费者信任。
文化领域的“不觚”体现在传统符号的滥用。“汉服”本是承载礼仪的服饰(名),其形制“交领右衽、宽袍大袖”对应“温柔敦厚”的伦理,却有人将其商业化、猎奇化,穿汉服逛夜店、闯红灯,甚至搭配“运动鞋、墨镜”,使“汉服”失去了“衣冠上国”的文化内涵(实)。“非遗”本指“代代相传、活态传承的技艺”(名),却有地方为政绩将“速成剪纸”“机器刺绣”申报非遗(实),2023年某省清理“伪非遗”达237项,暴露了“非遗不非”的乱象。这种对传统符号的“形取而神弃”,与孔子所见的“觚不觚”异曲同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教育领域也存在“名实背离”。“素质教育”倡导“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名),却仍有学校以“应试”为唯一目标(实)——某中学将“音体美”课程全部改为“数理化”,甚至周末补课,校长坦言“不这样升学率上不去”。“教授”本应“教书育人”(名),却有学者重科研轻教学,甚至抄袭造假(实)——2023年某高校查处学术不端案件127起,部分教授“三年未上一节课”,沦为“老板教授”。这些现象正如“八佾舞于庭”,都是对“名”的亵渎。
应对当代“不觚”,需要重拾“循名责实”的智慧。浙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减事项、优流程、压时限”,将“企业开办”从“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使政策名称(名)与办事效率(实)相符;华为的“以客户为中心”,将口号(名)转化为“客户满意度纳入KPI考核,权重占30%”(实),使企业理念落地;敦煌研究院的“数字敦煌”,用3D扫描技术(实)还原壁画细节,网上展厅访问量超10亿次,实现了“传播敦煌文化”(名)的目标。这些实践证明:只要守住“名”的核心内涵,形式可以灵活创新,正如觚的形制可变,但“名实相符”的精神永恒。
六、守正出新:名实相生的永恒智慧
孔子的“觚不觚”之叹,穿越千年仍振聋发聩,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文明的根本问题:如何在变化中保持稳定,在创新中坚守本质。从商代的青铜觚到当代的社会治理,从春秋的礼崩乐坏到今天的传统复兴,“名”与“实”的博弈从未停止,而解决之道始终是“守正出新”——守住“名”的核心价值(正),创新“实”的表现形式(新),使“觚”虽形制可变,却始终是“觚”。
“守正”是前提,即守住“名”所承载的核心价值。对于觚来说,核心价值是“礼制象征”;对于现代社会,“正”可能是公平正义、诚实守信、责任担当等。同仁堂“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古训,守的是“药者仁心”的“名”——其“安宫牛黄丸”仍坚持“金箔包裹”“手工泛丸”,虽成本高却不更改工艺;张桂梅创办华坪女高,守的是“教育改变命运”的“名”——她身患23种疾病仍每天陪学生晨读,13年送出2000多名女大学生;敦煌研究院“莫高精神”,守的是“保护文化遗产”的“名”——樊锦诗扎根大漠58年,用数字化技术保护壁画,却拒绝“商业化过度开发”。这些“正”如同觚的基本形制,是不能变的根本。
“出新”是关键,即根据时代需求创新“实”的表现形式。古代的“礼制”在今天可以表现为法治、德治——如“孝道”从“丁忧三年”变为“常回家看看”入法;传统的“工匠精神”在今天可以结合科技手段——某老字号糕点用“3D打印”制作模具,却保留“手工烘焙”的核心工艺;“名实相符”在数字时代可以表现为“透明化”“可追溯”——某有机农场用区块链记录“种植、施肥、采摘”全过程,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使“有机”之名有“实”可依。如“老字号”稻香村,既保留传统配方(正)——“自来红月饼”仍用“芝麻油、青梅馅”,又推出“低糖月饼”“文创糕点”(新),使“老字号”之名与“新消费”之实相符;苏州园林的保护,既坚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理念(正),又引入智能监控、生态修复技术(新)——用传感器监测水位、土壤酸碱度,实现了“名实相生”。
“守正”与“出新”的平衡,正是“觚之为觚”的当代诠释。正如青铜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形制,却始终承载“礼”的精神,当代社会的各种“名”也应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灵活调整表现形式。当政策的“名”与民生的“实”对接——如“乡村振兴”既保留“乡愁”又发展“乡村旅游”;当传统的“名”与现代的“实”融合——如“中医”既用“望闻问切”又结合“CT、化验”;当商业的“名”与品质的“实”统一——如“网红产品”既创新营销又保证质量,我们就能破解“觚不觚”的困境,实现孔子所向往的“天下有道”。
站在博物馆的玻璃柜前,凝视那只变形的春秋觚,我们仿佛能听到孔子的叹息。但当目光转向身边——看到“诚信商家”的牌匾与货真价实的商品,看到“人民公仆”的称号与为民服务的行动,看到“非遗传承”的荣誉与精益求精的技艺——我们又能感到欣慰:“觚”或许仍在变形,但“名实相符”的精神正在新的土壤中生长。这生长,正是对孔子“觚哉!觚哉!”之叹的最好回应——千年以降,我们始终在寻找那只“应然”的觚,而寻找的过程,本身就是文明进步的轨迹。
喜欢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请大家收藏:()历史的回响:那些震撼人心的话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生之母盼女福 娇养美强惨祖宗后,咸鱼被迫卷赢 异能觉醒天命星辰 炮灰小师姐重生后,麻溜离开宗门 妻子残害亲女儿,只为讨好白月光 政道问鼎 洪荒之人掌天地 风吹骨响 我拒绝嫁给校草 海疆共明月 阵云高:英雄寂寞 重生:找将军当靠山 半世浮沉一世梦 穿越1960 陆子的王朝逆袭之旅 陷入爱 食光记 不良人:殿下收手吧!前方玄武门 都重生了谁还恋爱脑! 费土旧士
好书推荐:桃运无双,洛雷神秘帝少甜宠妻和表姐同居的日子最佳女配(娱乐圈冯征秦始皇嬴政撩妹小神医妙手小村医吻安,首长大人超品邪医报告首长,萌妻入侵睡吧,国民夫人离婚三十天重生世家子我的老婆是冠军校园极品公子山村名医当沙雕攻拿到虐文剧本我的相公风华绝代极品媳妇农女不修仙我家皇后又作妖美人如玉都市弃少归来,依旧怪医圣手叶皓轩,一念都市超级赘婿八零娇女有空间神话之后仙工开物,蛊真人龙藏恒星时刻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中年男人请遵守游戏规则世上还有这种好事儿娘子,我道心乱了我被初恋退婚之后大明虎贲农家小娘子总裁情深入骨我行走江湖那些年混在后宫的假太监那夜上错床凶兽档案蚀骨危情带着妹子去修仙醉卧美人乡抱上空姐的大腿都市之纵意花丛末世之重生御女逆命相师老子是无赖都市极品人生高武我的气血无限多十年磨砺,归来已无敌修仙 一代神帝横空出世网游我在全民战争霸气开挂这个歌神眼神不好使瞎子开局逆风翻盘,抱得校花归傲世骄龙世界房产巨头将门弃妇又震慑边关了汉末无衣神话之后开局签到荒古圣体公寓里的精灵训练家盗墓,开棺挖到一只两千年粽子我们都是九零后心花路放别搞,我是人,魔尊是啥玩意儿他的金丝雀又娇又软渣夫软饭硬吃,那就送他去归西我本无意成仙我和女神合租的日子小师弟,求你从了师姐吧超品风水相师最废皇太子空间重生之商门影后穿成前夫的家养狗重生之纯真年代凡人神算整座大山都是我的猎场极品兵王俏总裁乡村傻医仙的秘密乡村神医村长九千岁,女帝她又纳妃了跪在妻女墓前忏悔,我重生了屌丝小保安,遇见女鬼逆袭了寡妇也是潜力股我要成为天下无敌假太监:攻略皇后的我如鱼得水穿越为摄政王,女帝视我心头刺汉服小姐姐直播被大熊猫赖上娘亲,离开这家,我带你吃香喝辣小姐,姑爷他又要造反啦凡三的财富蛙跳外戚好凶猛我的女皇上司最强俏村姑这个农民有点虎多子多福,从拿捏九幽女帝开始重生许仙当儒圣古玩捡漏从离婚后开始绝世废材:毒后归来偷偷藏不住楚家有女初修仙师父,抱小腿极品女仙他的小仙女大律师的惹火宝贝重生不当接盘侠,前世老婆她急了捡个魔神做师父万古第一废材我真不想当奸臣重生后我成了拼爹界杠把子我的姐姐是恶役千金大小姐一胎七宝:老婆大人哪里跑内科医生她真不是沙雕龙藏烟雨江南仙工开物神话之后鹅是老五剑走偏锋的大明大燕文学读吧小说网读一读小说网快眼看书啃书网爬书网权术小说网去读书书荒小说网再读读小说网书趣阁恒星时刻崇文中文网天籁小说小二中文文华摘云若月楚玄辰开局揭皇榜,皇后竟是我亲娘官途,搭上女领导之后千里宦途升迁之路官道征途:从跟老婆离婚开始权力巅峰:从城建办主任开始官梯险情相亲认错人,闪婚千亿女总裁书文小说不乖官路女人香学姐蓄意勾引深入浅出仙帝重生,我有一个紫云葫芦财阀小甜妻:老公,乖乖宠我空白在综艺直播里高潮不断重回2009,从不当舔狗开始透骨欢爱欲之潮直上青云深度补习上流社会共享女友镇龙棺,阎王命上瘾爱欲之潮假千金身世曝光,玄学大佬杀疯了臣服议事桌上官途:权力巅峰开局手搓歼10,被女儿开去航展曝光了关于我哥和我男朋友互换身体这件事村野流香闪婚夜,残疾老公站起来了师娘,你真美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