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18小说网

哈18小说网>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245章 尸易无限150(第1页)

第2245章 尸易无限150(第1页)

飞机降落在昆明长水机场时,午后的阳光正透过云层洒在滇池上,泛着细碎的金光。林野背着装着青铜罗盘和“玉矿令牌”照片的背包,跟着苏晓和郑队长走出航站楼,刚踏上廊桥,手里的罗盘就轻轻颤动了一下——比在雅安玉矿时更轻快,像是在呼应这片高原湖泊旁埋藏的古滇文明气息。

“云南省考古研究院的陈队长说在机场外接咱们,他研究古滇国文化快三十年了,还参与过石寨山古墓群的发掘。”郑队长掏出手机,刚调出陈队长的联系方式,就看到人群里一个穿卡其色工装服的中年男人朝他们挥手,手里举着块写着“三星堆考古队”的纸牌,胸前挂着的工作证上印着“陈立”两个字。

“郑队长!小林老师!苏老师!可算把你们盼来了!”陈队长快步走过来,热情地握住郑队长的手,目光落在林野手里的罗盘上时,眼睛一下子亮了,“这就是能定位古遗址的青铜罗盘吧?之前听郑队长说过,没想到今天能亲眼见着!咱们要找的古滇国遗址,物探时信号一直不稳定,说不定还得靠它帮忙呢!”

林野笑着把罗盘递过去:“陈队长客气了,这罗盘只是辅助,主要还得靠你们的专业勘探。咱们现在就去遗址吗?”陈队长摆摆手:“不急,先去驻地歇口气,我给你们讲讲遗址的情况。古滇国遗址在晋宁区,离昆明市区四十多公里,就在石寨山附近,上个月咱们在那里发现了一个大型祭祀坑的线索,物探显示地下有青铜乐器和礼器的信号,就是位置不太确定。”

坐上去晋宁的汽车,陈队长从背包里掏出一叠资料,里面有石寨山古墓群出土的青铜贮贝器照片,还有新遗址的勘探地图:“古滇国距今约两千多年,是西南地区重要的古代文明,以精美的青铜工艺闻名,尤其是青铜贮贝器和铜鼓,上面的纹饰能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这次发现的新遗址,就在石寨山古墓群的南侧,从物探数据看,地下三米处有个约五十平方米的祭祀坑,里面可能有完整的青铜礼器组合,甚至能找到古滇人祭祀用的‘滇王金印’相关的文物。”

苏晓翻着资料,突然指着一张青铜剑的照片:“陈队长,这把剑的纹饰和金沙遗址的玉器纹路有点像!都是螺旋纹,会不会古滇文明和古蜀文明有交流?”陈队长眼睛一亮:“你说得太对了!之前我们在石寨山就出土过和三星堆相似的青铜面具残片,这次要是能在新遗址找到更多证据,就能证明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交流很频繁,这对研究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太重要了!”

车到晋宁的考古队驻地时,天色已经擦黑。陈队长把大家领进会议室,打开投影仪,屏幕上出现新遗址的三维勘探图:“你们看,这个红色区域就是祭祀坑的大致位置,周围有几个小的信号源,可能是陪葬的器物。但这片区域的土壤层很复杂,上面是农田,下面有一层流沙,挖掘时容易引发坍塌,而且青铜器物在潮湿的环境里容易氧化,咱们得提前准备好防氧化设备。”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投影仪投射的勘探图上,罗盘指针缓缓转动后,稳稳指向祭祀坑区域的东侧:“陈队长,这里的‘地脉信号’最强,应该是祭祀坑的核心位置,而且罗盘的震动很稳定,说明下面的文物保存得不错,没有严重的腐蚀。”陈队长凑过来仔细看:“难怪之前物探时东侧的信号最清晰,原来这里是核心区!明天咱们就从东侧开始挖,先找到祭祀坑的边缘,再慢慢清理。”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跟着陈队长、郑队长来到新遗址。田里的水稻刚收割完,地面还留着浅浅的稻茬,队员们已经用橙色的警示带围好了挖掘范围,几个探方的轮廓已经显现出来。“咱们今天先挖两个10米×10米的探方,重点找祭祀坑的边界,大家注意,遇到青铜器物一定要轻拿轻放,先喷防氧化喷雾再清理。”陈队长说完,给每个人发了一副手套和一个喷壶。

林野和苏晓分到了东侧的探方,两人拿着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清理表层的泥土。刚挖了不到二十厘米,苏晓的铲子就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发出“咚”的一声闷响。“有东西!”她赶紧停下,用软毛刷轻轻扫开泥土,一片青绿色的青铜边缘渐渐露出来,上面还刻着细密的纹路。

“是青铜器物!”陈队长听到声音跑过来,蹲在探方边用放大镜观察,“这纹路是古滇国典型的‘牛虎纹’,应该是青铜贮贝器的边缘!大家放慢速度,别碰坏了纹饰!”队员们立刻围过来,有人拿来小竹片,有人准备防氧化喷雾,林野则用相机记录着每一步清理过程,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随着泥土一点点被清理,青铜贮贝器的全貌渐渐显露出来——高约四十厘米,腹部刻着牛虎搏斗的图案,牛的肌肉线条清晰可见,老虎的牙齿尖锐锋利,器盖上还站着几个小人,手里拿着兵器,像是在举行某种仪式。“太精美了!比石寨山出土的贮贝器保存得还好!”陈队长激动得声音都在抖,赶紧让队员拿来定制的泡沫托,“小心点,把它抬出来,放进恒温箱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大家忙着转移青铜贮贝器时,林野的罗盘突然剧烈颤动起来,指针指向探方的西北角。“这里还有东西!”他赶紧蹲下来,用毛刷清理西北角的泥土,一片圆形的青铜片露了出来,上面刻着一个“滇”字,周围还有云纹装饰。“是‘滇’字铜片!”陈队长跑过来,眼睛瞪得溜圆,“这可能是滇王金印的配套器物!之前石寨山出土过滇王金印,上面就刻着‘滇王之印’四个字,这铜片说不定是祭祀时用的信物!”

接下来的几天,挖掘工作进展顺利。在青铜贮贝器出土的探方里,又陆续发现了几件重要文物:一面青铜鼓,鼓面刻着太阳纹和蛙纹,鼓身有镂空的装饰,轻轻敲击还能发出浑厚的声音;一套青铜编钟,共六件,大小不一,纹饰精美,经过修复后能演奏简单的旋律;还有几枚青铜矛和剑,矛头上刻着蛇纹,剑鞘上镶嵌着绿松石,显然是古滇国贵族使用的兵器。

最让人惊喜的是,在探方的最深处,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用青铜打造的“祭祀台”,台上摆放着三件国宝级文物——一件青铜立人像,高约一米,双手举过头顶,像是在捧着什么东西,人像的衣服上刻着复杂的花纹,还原了古滇人的服饰;一件青铜尊,尊内装着几十枚贝壳,应该是古滇国的货币;还有一件玉璧,上面刻着和金沙遗址一致的太阳鸟纹路,证明了古滇文明和古蜀文明的交流。

“这玉璧太重要了!”苏晓拿着玉璧,在放大镜下仔细观察,“你看这纹路,和金沙遗址太阳神鸟金盘上的一模一样,说明古滇人不仅和古蜀人有交流,还借鉴了他们的图腾文化!”林野点头:“而且这青铜立人像的姿势,和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像有点像,都是双手上举,可能都是祭祀时用来‘通神’的器物,这进一步证明了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就在挖掘工作接近尾声时,意外发生了——一天下午,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雨水顺着探方的边缘往里灌,部分区域出现了坍塌的迹象。“不好!赶紧把文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陈队长大喊一声,队员们立刻行动起来,有的用塑料布覆盖探方,有的搬运文物,林野和苏晓则冒着雨,用沙袋堵住探方的缺口,防止雨水进一步冲刷。

暴雨下了两个多小时才停,探方里积满了水,部分泥土已经坍塌,幸好大部分文物都已经转移,没有造成损失。“这片区域的流沙层在雨水浸泡后变得更不稳定了,咱们得赶紧加固探方,同时加快剩余区域的挖掘,避免再次发生坍塌。”陈队长看着满是积水的探方,眉头紧锁,“剩下的区域可能还有重要文物,咱们不能放弃。”

接下来的一周,考古队在探方周围搭建了防雨棚,还用钢管加固了探方的边缘,确保挖掘安全。在大家的努力下,剩余区域的挖掘工作顺利完成,又出土了几件文物,包括一个青铜贮贝器的盖子,上面刻着古滇人农耕的场景,还有几枚玉饰,上面刻着星图上的符号,证明了古滇文明和其他古代文明的联系。

挖掘工作结束后,云南省考古研究院在昆明博物馆举办了“古滇国文明特展”,展出了这次出土的青铜贮贝器、青铜立人像、玉璧等文物。开展当天,博物馆里挤满了游客,大家都想亲眼看看这些能证明古滇文明辉煌的珍贵文物。林野和苏晓也来到了展览现场,看着玻璃柜里的青铜立人像,仿佛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古滇人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

“咱们又完成了一个目标!”苏晓看着人群,眼里满是欣慰,“从三星堆到金沙,从雅安玉矿到古滇国,咱们不仅找到了很多珍贵文物,还解开了不少文明交流的谜团,爷爷们要是知道了,肯定会很开心。”林野点头,手里的青铜罗盘轻轻颤动,像是在为他们庆祝。

展览结束后,陈队长找到林野、苏晓和郑队长,手里拿着一份新的勘探报告:“根据这次出土的文物和星图上的线索,我们在贵州遵义发现了一个新的古代文明遗址线索,物探显示地下有大量的陶片和石器信号,可能是夜郎国的遗址。你们要不要一起去?夜郎国和古滇国是同时期的文明,要是能找到他们的遗址,就能进一步还原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全貌。”

林野和苏晓对视一眼,眼里满是兴奋。苏晓掏出爷爷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写着:“西南文明,滇与夜郎,同源而异流,寻之可见全貌。”“爷爷早就提示过我们要找夜郎国遗址!”苏晓激动地说,“咱们当然要去!”

郑队长笑着说:“我也跟你们一起去!之前研究三星堆时,就怀疑夜郎国和古蜀文明有联系,这次说不定能找到证据。”林野看着星图上遵义的坐标,又摸了摸手里的青铜罗盘,心里充满了期待。他知道,新的冒险又要开始了——夜郎国遗址里,可能藏着夜郎人的生活遗迹和文明密码,甚至能找到西南地区古代文明交流的更多证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林野和苏晓收拾好行李,跟着郑队长和陈队长坐上了去遵义的汽车。车窗外的景色从滇池平原变成了黔北山地,远处的娄山关在阳光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林野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写下了这次古滇国遗址的发现,又在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青铜贮贝器图案。他知道,爷爷和苏晓爷爷的遗志,会一直指引着他们,去发现更多的文明宝藏,去守护中华文明的光辉。

汽车渐渐靠近遵义,手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轻轻颤动,像是在与地下的夜郎国遗址产生共鸣。林野看着窗外,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夜郎国遗址,解开更多的谜团,让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光辉照亮更多的地方,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辉煌。

他知道,遵义的夜郎国遗址里,还有更多的秘密在等着他们,新的挑战也在前方等着他们去克服。但他并不害怕,因为他有苏晓做伴,有郑队长、陈队长和考古队的支持,还有爷爷们留下的罗盘和笔记——这些,都是他前进的动力。

汽车渐渐驶入遵义市区,远处的遵义会议会址渐渐清晰起来。林野和苏晓收拾好东西,准备下车——夜郎国遗址,我们来了!

汽车沿着湘江行驶进入遵义市区时,秋日的阳光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远处的娄山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林野把脸贴在车窗上,手里的青铜罗盘轻轻颤动,指针朝着西北方向微微倾斜——那里正是星图上标注的夜郎国遗址大致方位。苏晓凑过来,指着手机里的卫星地图:“陈队长说遗址线索在汇川区的一个小山村,村民翻地时捡到过带花纹的陶片,和咱们在古滇国看到的陶片纹路有点像。”

郑队长坐在前排,回头递过来一份资料:“这是贵州省考古研究院提供的初步勘探报告,村里的那片坡地底下,物探显示有大面积的夯土遗迹,还有密集的陶质和石质信号,很可能是夜郎国的聚落遗址。不过当地土壤黏性大,雨季刚过,挖掘时得注意防坍塌。”林野接过资料,翻到村民捡到的陶片照片,陶片上的绳纹清晰可见,边缘还有明显的手工捏制痕迹,确实和古滇国早期陶器风格相似。

到了汇川区的考古队临时驻地,贵州省考古研究院的李队长已经在门口等候。他穿着深蓝色冲锋衣,裤脚沾着泥土,手里拿着一个装着陶片的密封袋:“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这陶片就是村民上周捡到的,初步判断是战国时期的,和夜郎国存续时间吻合。咱们明天一早就去坡地勘探,争取先确定遗址的范围。”

第二天清晨,林野和苏晓跟着李队长、郑队长、陈队长来到村子西侧的坡地。地里种着的玉米刚收割完,留下一排排低矮的秸秆,几个队员已经用白色石灰画出了初步的勘探区域。李队长指着坡地中央的一块凸起:“物探显示这里的夯土最厚,可能是聚落的中心建筑遗迹,咱们先在这里打几个探孔,看看地下文物的分布情况。”

队员们拿出洛阳铲开始打孔,林野和苏晓则拿着罗盘在周围走动。当林野走到坡地北侧时,罗盘突然剧烈颤动起来,指针死死指向地下:“这里有强烈的地脉信号!下面肯定有重要文物!”李队长赶紧让队员过来,在罗盘指示的位置打了个探孔。当洛阳铲拔出时,铲头上沾着的泥土里混着几片陶片,还有一小块青铜残片,残片上刻着模糊的纹路。

“是青铜礼器的残片!”陈队长凑过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纹路和古滇国青铜贮贝器上的云纹很像,说明夜郎国和古滇国确实有文化交流!”苏晓赶紧把陶片和青铜残片装进密封袋,标记好位置:“咱们得赶紧在这里开探方,说不定能找到完整的器物!”

接下来的几天,考古队在坡地北侧开了三个探方。林野和苏晓负责中间的探方,两人跪在地上,用小竹片一点点剥离泥土。挖了大概一米深,苏晓的竹片突然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她赶紧放慢速度,用软毛刷小心清理——随着泥土逐渐剥离,一个陶瓮的边缘渐渐显露出来,陶瓮表面刻着交错的绳纹,腹部还有一个圆形的戳印,上面刻着一个类似“夜”字的符号。

“是夜郎国的陶瓮!”李队长激动地跑过来,“这个戳印很可能是夜郎国的‘族徽’,之前在其他夜郎国遗迹里也发现过类似的符号!”林野继续清理陶瓮周围的泥土,发现陶瓮里装着几十粒碳化的谷物,还有几枚石斧,显然是当年储存的粮食和工具。

随着挖掘深入,更多的文物渐渐出土:探方东侧发现了一排石砌的房屋基址,地基里埋着几块刻着花纹的石板,石板上的纹路和青铜残片上的云纹一致;探方西侧出土了一个青铜釜,釜内残留着动物骨骼,应该是当年烹饪用的器物;最让人惊喜的是,在探方的最深处,发现了一个用青铜打造的“权杖头”,上面刻着虎纹和蛇纹,顶端还镶嵌着一颗红色的玛瑙,显然是夜郎国贵族使用的权力象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权杖头太珍贵了!”陈队长拿着权杖头,在阳光下仔细观察,“虎纹和蛇纹是西南地区古代文明常见的图腾,这说明夜郎国不仅和古滇国交流频繁,还受到了巴蜀文明的影响。”林野点头,掏出爷爷的日记翻到相关章节:“爷爷在日记里提到过,夜郎国‘以虎为尊,以蛇为灵’,和这个权杖头的纹饰完全吻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系统:北辰传说  醉在仙途  糟糕,穿成傻子师尊的小狗徒弟了  穿成恶毒真千金,反派偷听我心声  复燃(高h)  爱上你的代价让我承受不起  宁死不嫁,我成至尊你哭啥?  【综英美/总攻】超级英雄会梦到美丽人外吗?  少年白马:北离传说之江湖客栈  我离家之后,不羡鸳鸯,不羡仙  月影灯花  我和系统在古代当躺狗  舔狗日记(np)  凡人:修仙界最强弃徒  超凡穿越传奇  异兽不能养?我转头就开动物园!  追夫火葬场,绝美老婆悔恨终生  表姑娘要出嫁,禁欲世子急红眼  时光印记:年代收藏  跟爸爸做爱的时候被同学撞见(nph)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