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18小说网

哈18小说网>【医宗金鉴】清代医术指南 > -面部1-2-(第1页)

-面部1-2-(第1页)

骨槽风

骨槽风表现为腮颊浮肿,牙关紧闭。

骨槽风由三焦与胃经风火引发,耳前腮颊隐隐作痛,溃烂后筋骨依旧硬痛,牙关拘紧是因夹有邪风。

【注释】此病症又名牙叉发、穿腮发。是手少阳三焦、足阳明胃这两条经脉的风火所致。从耳前起始,连及腮颊,筋骨隐隐作痛,时间久了溃烂,腮部内外的筋骨仍然漫肿硬痛,牙关拘紧,都是因为邪风深入侵袭筋骨。此病症属于筋骨阴分,所以初起时肿硬难消,破溃后疮口难愈合,大多难以救治。初起热不盛的,体内宜服用清阳散火汤,外用清胃散擦牙,用真君妙贴散敷于腮部。若初起发表之后,患者强壮且火势旺盛,用皂刺、大黄、甘草节、白芷、僵蚕泻下,之后减去大黄,加生石膏清热。但也不可过度使用寒凉药物,以免凝结。若硬肿日久未治疗,不能完全消散,脓势将成,宜用中和汤托毒。已破溃的按照痈疽溃疡门的治法处理。也有因过度服用寒凉药物,致使肌肉坚凝腐臭,不用理中汤佐以附子不能回阳,不用僵蚕不能搜风。按此方法治疗,各种症状都减轻,只有牙关拘紧不开,宜用生姜片垫在颊车穴艾灸十四壮,颊车穴在耳垂下五分的凹陷处,每日艾灸,同时针刺口内牙齿尽头处使其出血,牙关即可打开。

若寒热不退,身形消瘦,痰盛不进食,或口内腐烂,甚至穿腮落齿,都属于逆证。在腐烂初期,治法与牙疳相同,也只是尽些努力罢了。

清胃散

姜黄白芷细辛川芎

将各味药材取相同的分量,一起研磨成细细的粉末。先用盐水漱口,然后把药粉擦在牙痛的地方。

【方歌】清胃散擦牙肿疼,姜黄白芷细辛芎,同研先以盐汤漱,后擦此药有奇功。

中和汤

白芷桔梗人参黄芪(各一钱)藿香(五分)肉桂(五分)甘草白术(土炒)川芎当归白芍(各一钱。酒炒)麦门冬(五分,去心)

取两盅水,放入三片生姜、两枚红枣,煎煮至剩下八分的药量,再加入一杯酒,饭后服用。

【方歌】中和汤治骨槽风,日久不消欲溃脓,芷桔参芪藿桂草,术芎归芍麦门冬。

理中汤(见“溃疡门”相关内容)。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升阳散火汤(见“颊疡”相关内容)。

发颐

发颐表现为肿胀疼痛,如同长出结核一般。它归属于足阳明胃经,发病初期身体会出现发热、怕冷的症状。这是由于患伤寒时发汗不彻底,或者疹子没有完全透发,邪毒壅滞积聚而形成的。如果肿势蔓延到咽喉部位,调治就会变得困难。

【注释】这种病症又叫做汗毒,发作于颐颔之间,属于足阳明胃经。刚开始发病时,身体出现发热、怕冷,肿胀的样子如同结核,有轻微的热感和疼痛,之后逐渐肿大,如同桃子或李子般大小,疼痛明显加剧。发病原因是伤寒发汗不充分,或者疹形没有透发完全,导致邪毒壅积。初期适宜用荆防败毒散发汗解表,外部用二味拔毒散外敷,这样就可能使肿胀消散。如果用药后肿胀没有消退,肿痛一天天加重,必然会化脓,此时宜服用托里透脓汤。破溃之后,按照痈疽溃疡门的治法处理。要是这个病症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调治,或者错误地使用了寒凉、克伐的药物,毒邪必定会向内陷入,当肿胀蔓延到咽喉部位,出现痰液上涌、气息堵塞,连汤水都难以咽下的情况,这就属于病情严重的逆症。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相关内容)。

二味拔毒散(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相关内容)。

时毒

时毒发于项颔之间,左右两侧均可出现。

时毒初发时类似伤寒症状,在项部出现漫肿且没有明显的头,这是因为感受了四季的不正之气。治疗时需依据患者体质强弱,通过疏散解表等方法来使其痊愈。

此病症刚开始发作时,症状类似伤寒,表现为怕冷、发热,让人精神恍惚、心绪不宁,肢体酸痛,有的还伴有咽痛。发病后的一两天内,在项部、腮部、颔部、颐部出现肿胀,没有明显的肿头,随后逐渐皮肤焮红、疼痛,有的像有根的结核,呈现漫肿且颜色发红的状态。这些都是由于感染了四季的不正邪气,邪气客居在经络之中,蕴结而成,并非是在其他疾病之后发作的颐毒。这就要求医者仔细观察疮疡的颜色,辨别病症的虚实。治疗方法应以疏散解表为主,不可贸然使用寒凉药物,否则会导致毒邪不能向外发散,反而内攻咽喉,这种情况就很危险了。初起时服用荆防败毒散以发汗解表,如果肿胀没有消退,宜服用连翘消毒饮;若肿胀依旧不消,脓势将要形成,体质强壮的人宜服用透脓散,体质虚弱的人宜服用托里透脓汤,外部敷用二味拔毒散,脓成熟后用针刺排脓。破溃后按照痈疽溃疡门的治法进行处理。

荆防败毒散(见“项部脑疽”相关内容)。

连翘消毒饮(见“背部酒毒发”相关内容)。

透脓散(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相关内容)。

二味拔毒散(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凤眉疽

凤眉疽生长在眉棱骨部位,左右两边都会出现。

凤眉疽发生在两侧眉棱处,形状长如瓜,呈现漫肿且发红的状态,是由膀胱、小肠、肝、胆经积热引发。患者会感到烦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这种情况较为凶险。

【注释】这种疽病也叫眉发,生长在眉棱骨处,无论左右,都与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积热有关。其形状长如瓜,疼痛会牵连到脑部,双眼也会随之肿胀,质地坚硬,颜色发红,按压时能感觉到有根基。发病六日内针刺若能排出脓液则预后良好,若没有脓液则较为危险。甚至到十四日还不溃破,出现烦闷、恶心呕吐、不思饮食的症状,就很凶险了。初期适宜服用仙方活命饮,之后服用托里透脓汤。尽快使其溃破为好,拖延的话恐怕会毒邪攻眼,损伤眼睛。其他的内外治疗方法,依照痈疽溃疡门的方法处理。

仙方活命饮(见“肿疡门”相关内容)。

托里透脓汤(见“头部侵脑疽”相关内容)。

眉心疽

眉心疽生长在印堂部位,表现为硬肿的是疽,浮肿的是疡。这是由于督经感受风热,气血凝滞所致,若根部坚硬、疼痛如木,应当提防是疔疮。

【注释】这种病症长在两眉中间,疽被称为印堂疽。刚开始发病时,颜色灰暗,根部平坦,肿硬疼痛,到二十一天时,能够腐烂破溃流出稠脓的,病情发展顺利;没有脓液且出现黑陷的,病情凶险。疡被称为面风毒。疡毒刚开始发病时,颜色发红、浮肿,焮热疼痛,比较容易治疗,七天后会溃脓。如果颜色发黑,疼痛如木,麻痒感过于强烈,根部坚硬如同铁钉的样子,同时出现寒热症状,那就是眉心疔了。这些病症都是由督脉经风热壅塞、气血结滞而形成的。疽和疡这两种病症,都按照百会疽的治法处理,眉心疔的治法与疔疮相同。

龙泉疽

龙泉疽长在人中正中间的位置。

龙泉疽起始于人中部位,表现为像赤豆般大小,伴有麻痒、坚硬疼痛的症状。它是由上焦风热侵袭督脉所引发,患者会出现怕冷、高热的症状,治疗方法与疔疮相同。

【注释】这种病症生长在水沟穴,也就是人中处,归属于督脉经。其形状类似赤豆,疮势虽小但根部较深,质地坚硬、疼痛如木,颜色发紫、顶部焦枯,会出现寒热交替发作的情况,还时常伴有麻痒感。这是因为上焦的风热之邪,攻窜至督脉而形成的。应当依照疔疮的治疗方法尽快施治,若治疗延迟,毒气就会向内攻窜,使人出现烦闷、恶心干呕、神志错乱、昏聩不清的症状,同时腮部和颈项都会肿胀,大多会导致无法救治。

虎髭毒

虎髭毒,长在下唇下方的凹陷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脏东西CP  牧歌行+番外  向春归  金玉缠枝  梦渔  重启人生:携异能问鼎官场  琴酒和红方称兄道弟  奸臣的烧火丫鬟+番外  嫡兄  怪物no.1只想当个开锁匠  虽然是朋友  皇天无极经之天人归来  你男朋友我也很喜欢  影帝每天都在翻车  AI的虐文改造计划[快穿]  医梦(探案)  死去的男友又在给我开后门了(无限)  光怪陆离  [电竞]有本事别喜欢我  废星上的游乐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