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信先是思索策论题,策问题目如下:
正士风乃治国之本,古之贤者多有论及。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今问:士风之正邪,于天下治乱有何关联?若欲正士风,当以修身为要,亦或以立制为先?试结合先秦诸子思想与历代治政经验,论其本末。
王信思索再三才提笔在草稿纸上开始书写:士风之正邪,天下治乱之枢机。士为四民之首,其风习直接关乎世道人心与政统兴衰。从先秦至明清,历代有识之士皆将士风视为治国根本,此关联可从三端论之。
士风正则民心齐。
孔子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士大夫若以仁义礼智信修身,便能通过言行影响庶民。如东汉党锢之祸中,李膺、陈蕃等士大夫以气节抗宦官,虽身死而天下慕义,民心向正;反之,唐末士风颓靡,干符中,盗起,士多污贼,终致纲纪崩坏。
士风衰则法度弛。
孟子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士风正则官僚体系清明。北宋庆历新政时,范仲淹、欧阳修等以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志,整顿吏治,一时朝政肃然。
士风正乃道统存。
荀子强调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如宋理学兴起时,二程、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重塑士风,使儒学在佛道冲击下重立根基。
以修身为本乃儒家内圣外王的根基。孔孟之教乃自诚而明,由内及外。
以立制为要,法家与历代治政的制衡之术。法家之思乃明法审令,以制束行。
商鞅云法者,国之权衡也,认为仅靠道德自觉不足以正士风,需以严刑峻法约束。韩非子更指出,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强调制度对士风的规范作用。
士风之正,如《周易?系辞》所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需士人以修身为安身立命之本,亦需朝廷以立制为经世济民之具。若无良法,纵有贤者亦难挽颓势;而若士人弃内圣之道,徒恃制度,则如王安石变法时法非不善,而吏非其人,终致新政流亡。
故正士风者,当以儒家修身为灵,以法家立制为骨,使道德自觉与制度约束相济,方得士风正、天下治之大道。
洋洋洒洒,王信书写了一大篇,等他停笔,看一眼日晷,慕然发现已经是未时。怪不得发觉肚子咕咕作响,原来是饿了。
且天空已经开始噼噼啪啪的落大雨点子,王信的号舍用油布包裹的严实,他又在案板靠后的位置放置试卷稿纸等,所以也没有发生卷子被打湿的事情。
只是雨点击打在油布上发出的声响让人莫名的心烦。被这声音惊到的不止王信一人。
他刚刚停笔,观察了一番自己的好舍,发现还好,没有漏雨的地方。
这时就听到后边的号舍中传来一声惊叫,还有差役的呵斥声,然后就是噔噔噔的脚步声,之后就恢复安静。
他仔细的辨别了一番,应该是有考生太过于专注,试卷被打湿了没有注意到,这反应过来之后发出来惊呼,让差役捉到,直接以搅乱考场的罪名给带出去了。
这个发展令王信心头发颤,他差点忘记,这个年代考试可是要保持绝对的安静,若是试卷出现什么问题,可以拉铃,询问考官换卷,而不是大动静的惊呼。
有人会说为何这般严厉,因为科举考试选拔的就是未来的官员,考试的过程就相当于御前奏对,你过于一惊一乍,已经是严重的御前失仪,绝对会让官差抓住。
就连他们,即便是对面的考生或者是隔壁,都不敢经常对视,或者是悄声说话,都有可能会被作为作弊处理。
所以古代科考不光是环境艰辛,还有心理一定要强大,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
王信在心中感慨,他的目光不经意的和对面的考生对视,对方眼中闪现着了然,二人微不可察的点头。
之后二人又若无其事的别开视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日韩泰同人)和爱豆男友分手后,确诊嫂子病 (神话同人)三太子今天也很难追 反派也要活下去! (综恐同人)[综恐]与怨灵相爱的他+番外 (综英美同人)[综英美]重合恋人 (综漫同人)柯学养鱼后上司求我啵他+番外 (综漫同人)史莱姆想去人界 重生甩掉渣男后,被邻居哥哥猛亲 被子女抛弃惨死,张老太重生八零 (综漫同人)差一点被揍敌客饿死 快穿之我靠亲妈送子在小世界躺平 (咒回同人)棉花小猫可以统治咒术界吗 (咒回同人)咒术界团宠 每天随机幸运值 求生从种田开始 瞒着全校养崽:学霸小夫妻的日常 (综漫同人)穿成万人嫌后全咒术界真香了+番外 兵王穿越,从赘婿到镇国元帅 (综漫同人)五条猫猫拒绝被弃养+番外 (综漫同人)偷偷暗恋我的角名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