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18小说网

哈18小说网>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 第2241章 尸易无限146(第2页)

第2241章 尸易无限146(第2页)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测绘图上,罗盘指针缓缓转动几圈后,稳稳指向勘探区的正中央:“马队长,您看这里——我爷爷的日记里提到,红山文化的祭祀遗址通常与‘山形对应’,正中央对应红山主峰的‘龙脉’,很可能就是窖藏的核心入口。而且罗盘的震动很沉稳,说明下面的文物密度高,应该是玉器这类硬质器物。”

马队长眼睛一亮,赶紧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测绘图:“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这片区域的正中央有一处不起眼的石堆,之前我们以为是自然形成的,现在看来,石堆的排列很规则,像是人工堆砌的‘封石堆’,用来掩盖窖藏入口!”

接下来的三天,林野他们跟着马队长在勘探区进行实地勘察。白天,他们用无人机航拍地形,用高精度探地雷达和磁法仪扫描地下结构;晚上,就在考古队驻地研究数据,比对红山已出土玉器的纹饰和工艺,学习红山玉器的鉴定方法。阿凯学得格外认真,不仅跟着马队长学习识别玉料的种类,还把每天的发现都详细记在笔记本上,画满了玉猪龙、玉勾云形器的草图,甚至尝试用橡皮泥模仿红山玉器的制作手法。

第四天一早,探地雷达传来重大发现——在石堆下方三米处,探测到一个约二十平方米的矩形空洞,空洞内有多个高密度信号源,形态酷似玉猪龙、玉箍形器和玉勾云形器的轮廓。马队长兴奋地拍着桌子:“找到了!这肯定是红山先民的玉器窖藏!咱们明天一早就开始清理石堆,注意一定要用‘小心轻放’的原则,每块石头都要做好标记,避免破坏下面的文物!”

清理石堆的工作异常艰难。石堆的石头经过数千年的风化,变得又脆又硬,需要用特制的撬棍轻轻撬动,每块石头都要记录位置和朝向。林野和阿凯轮流上阵,手心磨出了水泡,手臂酸得抬不起来,却丝毫不敢懈怠——他们知道,每一块石头下面都可能藏着珍贵的红山玉器。马队长则在一旁指挥,时不时用手触摸石头,凭借经验判断是否接近文物层,一旦发现玉料的痕迹,就立刻让大家停下,用软毛刷小心清理。

挖到第六天下午,终于露出了一块白色的玉片。马队长赶紧让大家停下,用软毛刷轻轻清理周围的碎石——随着碎石一点点被扫去,一个玉猪龙的头部渐渐清晰起来,玉猪龙的身体蜷曲,头部有明显的猪首特征,眼睛和耳朵的纹饰细腻入微,虽然部分区域有细小的裂纹,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工艺。“是红山文化晚期的玉猪龙!”马队长激动得声音都在抖,“这尺寸比之前出土的还大,保存得也更完整,说明下面肯定有更重要的玉器!”

大家小心翼翼地继续清理,更多的玉器逐渐显露出来——一件完整的玉箍形器,器型规整,表面抛光细腻,内壁还有使用过的磨损痕迹;几件玉勾云形器,纹饰复杂,线条流畅,展现了红山先民高超的琢玉工艺;还有十几件小玉饰,包括玉珠、玉管、玉坠,每一件都小巧玲珑,工艺精湛。窖藏的中央位置,还放着一个方形的石匣,石匣内铺着干草,里面整齐地摆放着一套祭祀用的玉礼器,包括玉猪龙、玉璧、玉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红山玉器祭祀组合。

“我的天,这简直是红山玉器的博物馆!”阿凯激动得眼睛都亮了,刚想伸手去碰玉猪龙,就被马队长拦住:“别碰!红山玉器在地下埋藏了数千年,表面非常脆弱,一旦接触空气和汗液,很容易发生风化和腐蚀。咱们得先用无酸纸包裹,再放进恒温恒湿的保护箱里。”

林野和马队长一起,用无酸纸轻轻包裹玉猪龙,再用吊带将其固定在保护箱内——当玉猪龙被缓缓抬出窖藏时,大家都屏住了呼吸。马队长用特制的手电筒照射玉猪龙的表面,光线透过玉料,呈现出温润的光泽:“这是典型的‘河磨玉’,是红山玉器的主要原料,质地细腻,色泽温润,是玉中的珍品。”

李教授则拿着相机,仔细拍摄每一件玉器,尤其是玉勾云形器上的纹饰:“这些纹饰不仅美观,还反映了红山先民的宗教信仰——勾云形器可能象征着天空和云朵,玉猪龙则可能是先民崇拜的图腾,用来祭祀天地和祖先。”

就在大家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时,窖藏突然轻微震动了一下,顶部的碎石簌簌落下,地面出现了细小的裂缝。马队长脸色一变:“不好!石堆下方的岩石层可能出现了松动,引发了局部塌陷!大家赶紧把重要玉器转移出去,尤其是玉猪龙和石匣里的祭祀玉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用无酸纸包裹玉器,用泡沫箱固定,阿凯甚至把自己的背包腾空,用来装那些小件的玉饰。就在最后一件玉器被转移出去的瞬间,身后传来“轰隆”一声巨响——窖藏的顶部完全塌陷,碎石和泥土灌满了坑洞,幸好所有人都及时撤离,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好险!”阿凯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气,手里还紧紧抱着装着玉猪龙的保护箱,“刚才我还以为这些红山玉器要被埋在碎石里了,幸好咱们动作快!”马队长擦了擦额头的汗:“红山地区的岩石层很不稳定,加上挖掘时的震动,塌陷是难免的。不过万幸,重要玉器都安全转移了,这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这套祭祀玉器,对研究红山先民的宗教信仰和社会结构有重大意义!”

接下来的两周,文物修复团队对出土的玉器进行了紧急处理。他们用特殊的溶液清理玉器表面的污垢和附着物,用微晶石蜡填补玉猪龙上的细小裂纹;用超声波清洗玉箍形器的内壁,保留使用痕迹;用高清扫描设备记录每一件玉器的形态和纹饰,建立详细的文物档案。林野和阿凯也跟着帮忙,虽然只是做些传递工具、记录数据的小事,但也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比如如何通过玉料的色泽判断年代,如何用显微镜观察玉器上的琢刻痕迹。

在修复工作间隙,马队长带林野他们参观了红山文化博物馆。站在展厅里,看着玻璃柜里的玉猪龙、玉勾云形器和玉箍形器,林野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六千多年前红山先民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景。马队长指着一件玉猪龙说:“这些玉器不仅是红山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山文化的玉器工艺,为后来的商周玉器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华玉文化的源头之一。”

离开博物馆的那天晚上,考古队为林野他们举办了送别晚宴。宴会上,马队长端起酒杯,敬了林野一杯:“这次能发现红山玉器窖藏,你们功不可没。尤其是小林,你爷爷的罗盘和日记,帮我们精准找到了窖藏位置,避免了很多弯路。以后要是还有新的发掘,我们一定第一时间联系你们——说不定还能找到更早的红山玉器!”

林野接过酒杯,心里暖暖的:“马队长,您太客气了。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能和您一起参与这次发掘,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以后不管是红山文化遗址,还是其他遗址,只要需要,我们随叫随到。”

第二天一早,林野他们准备离开红山。马队长送他们到考古队门口,手里拿着一个精致的玉猪龙复刻模型:“这是按照你们发现的玉猪龙缩小复刻的,送给你们做纪念。希望你们能记住这次红山之行,记住红山文化的璀璨,也希望你们能继续守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林野接过模型,紧紧握了握马队长的手:“谢谢您,马队长。我们一定会记住的,也会继续努力,让更多人了解红山文化,了解中华文明的北方源头。”

车慢慢驶出红山遗址区,窗外的草原和红山渐渐远去。林野看着怀里的青铜罗盘,又摸了摸口袋里的各种纪念品——骨耜模型、绿松石龙形器、三星堆青铜面具、良渚玉琮、甲骨文摆件、秦代青铜剑模型,还有刚得到的玉猪龙模型,每一件都像一颗珍珠,串联起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和悠久历史。他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上面画着一张潦草的地图,标注着“云南元谋——元谋人遗址秘藏”。

“接下来咱们去哪里?”阿凯凑过来,眼里满是兴奋,手里还拿着刚买的内蒙古牛肉干,正吃得津津有味,“元谋人遗址是不是那个发现了中国最早人类化石的地方?我之前在历史书上见过,听说距今有一百七十多万年!”

林野笑了笑,指着日记上的地图:“对,元谋人遗址是中国境内发现的最早人类遗址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爷爷的日记里说,那里有个秘密窖藏,藏着元谋人使用的石器、骨器,甚至可能有保存完好的动物化石,能帮我们了解早期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咱们下一站就去云南元谋!”

大家都欢呼起来,张科长笑着说:“元谋人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中国是人类起源地之一。要是能找到元谋人使用的完整石器群,就能进一步了解早期人类的工具制作技术和生存能力。咱们去了之后,还得联系当地的考古队,一起探寻秘藏,揭开早期人类文明的更多秘密。”

车一路向南,窗外的景色从草原变成了山地,远处的横断山脉在阳光下泛着青绿色的光。林野看着怀里的日记,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元谋人遗址的秘藏,保护好早期人类的文物,让更多人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知道我们的祖先在一百七十多万年前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早期的人类文明。

他知道,新的冒险又要开始了。元谋人遗址,还有那些沉睡了一百七十多万年的早期人类文物,都在等着他们去发现,去守护。而他,也会带着爷爷的心愿,带着对古老文化的敬畏,继续走下去,让更多的历史宝藏重见天日,让中华文明的火种在时光长河中永远燃烧,照亮更多人对人类起源和历史发展的探索之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车过金沙江大桥时,云南的阳光变得格外炽烈,窗外的山地渐渐染上深绿,远处的元谋盆地像一块被阳光烘烤的琥珀,镶嵌在横断山脉的余脉间。林野把车窗降下些,带着燥热气息的风灌进来,怀里的青铜罗盘第一次出现了缓慢而持续的震动——不同于以往靠近文明遗迹时的急促,更像是在与百万年前的原始气息产生共鸣。他摸了摸口袋里的玉猪龙复刻模型,冰凉的玉质与骨耜、绿松石龙形器等纪念品相互触碰,仿佛在跨越时空,与早期人类的文明痕迹对话。

“终于要见元谋人的石器了!”阿凯扒着车窗,手里的相机对着路边的仙人掌和红土地不停按快门,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他也不在意,“之前在生物课上学人类进化,元谋人可是咱们国家最早的人类代表,这次能看到他们用的石器,简直像穿越回百万年前!”他背上的防水包又鼓了些,除了一路收集的文物照片,还多了本刚买的《元谋人遗址探秘》,书页上已经画满了他标注的疑问,比如“元谋人怎么制作石器”“他们靠什么食物生存”,甚至还模仿石器的形状画了几个粗糙的石片。

李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捧着一本《元谋人遗址考古报告》,封面上印着出土石器的黑白照片。他推了推被汗水打湿的眼镜,指着窗外:“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是中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遗址之一,以出土的两枚门齿化石和大量石器、动物化石闻名。根据最新的勘探数据,遗址东侧有一片区域的土壤层呈红褐色,物探显示地下存在密集的石质信号,咱们要找的秘藏很可能就在那里——说不定藏着完整的石器群、动物骨骼化石,甚至能找到元谋人活动的遗迹,帮我们还原早期人类的生存场景。”

张科长握着方向盘,在元谋的乡间公路上平稳行驶,车轮碾过红土地的路面,扬起细小的尘土:“我已经联系了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他们派了元谋人考古队的赵队长接应咱们。赵队长研究旧石器时代文化三十年了,参与过元谋人遗址的多次发掘,对红土层的处理和石器鉴定经验丰富,还复原过元谋人制作石器的过程。咱们先去考古队驻地汇合,等他详细介绍情况。”

车停在考古队驻地时,赵队长已经在门口等候。他穿着件浅灰色的工装服,裤脚沾满了红褐色的泥土,手里拿着一个装着石器残片的密封袋,见到林野他们,热情地迎上来:“一路辛苦!你们在红山发现玉器窖藏的事,我们都听说了,能和你们一起探寻元谋人的秘密,我特别期待——尤其是你这罗盘,听说能找到不同时代的遗迹,这次说不定能帮咱们发现更早的石器层!”

走进会议室,赵队长把一张巨大的元谋人遗址测绘图铺在桌上,指着图中一处标注着“红土勘探区”的区域:“这片区域的红土层厚度超过五米,是典型的更新世地层,保存文物的条件特别好——之前在这里出土过大量石器和动物化石,包括剑齿象、云南马的骨骼。根据物探数据,红土层下方有一片不规则的空洞,里面有密集的石质和骨质信号,我们推测这里可能是元谋人的‘活动遗址’,用来制作和存放石器,也是他们屠宰动物的场所。但红土层特别坚硬,挖掘时需要用专业工具,而且石器和化石都很脆弱,一旦受力就会碎裂,必须做好现场保护。”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测绘图上,罗盘指针缓缓转动几圈后,稳稳指向勘探区的北侧:“赵队长,您看这里——我爷爷的日记里提到,早期人类的活动遗址通常靠近水源和食物来源,北侧靠近遗址的‘龙川江’支流,符合‘近水而居’的习惯,而且罗盘的震动很缓慢,说明下面的文物年代久远,应该是旧石器时代的石器或化石。”

赵队长眼睛一亮,赶紧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测绘图:“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北侧的红土层表面有明显的人工扰动痕迹,之前我们以为是自然形成的,现在看来,这很可能是元谋人活动留下的‘遗迹层’,红土层下面埋着他们的工具和猎物残骸!”

接下来的三天,林野他们跟着赵队长在勘探区进行实地勘察。白天,他们穿着防晒服,在红土地上用洛阳铲和探针检测土层厚度,采集土壤样本;晚上,就在考古队驻地研究数据,比对元谋人已出土石器的形制,学习旧石器时代文物的鉴定方法。阿凯学得格外认真,不仅跟着赵队长学习识别石器和自然石块的区别,还把每天的发现都详细记在笔记本上,画满了刮削器、砍砸器的草图,甚至尝试用石头模仿元谋人制作石器的手法,结果把手指磨出了血泡。

第四天一早,探针传来重大发现——在北侧红土层下方三米处,探测到一个约三十平方米的区域,里面有大量石质信号,形态酷似刮削器、砍砸器等旧石器,还有一些细长的骨质信号,可能是动物骨骼化石。赵队长兴奋地拍着桌子:“找到了!这肯定是元谋人的活动遗址!咱们明天一早就开始挖掘,注意一定要用‘分层挖掘法’,每挖五厘米就记录一次,石器和化石出土后立刻用软布包裹,避免碰撞损坏!”

喜欢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请大家收藏:()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离家之后,不羡鸳鸯,不羡仙  少年白马:北离传说之江湖客栈  醉在仙途  穿成恶毒真千金,反派偷听我心声  我和系统在古代当躺狗  复燃(高h)  表姑娘要出嫁,禁欲世子急红眼  异兽不能养?我转头就开动物园!  月影灯花  超凡穿越传奇  凡人:修仙界最强弃徒  【综英美/总攻】超级英雄会梦到美丽人外吗?  系统:北辰传说  时光印记:年代收藏  跟爸爸做爱的时候被同学撞见(nph)  追夫火葬场,绝美老婆悔恨终生  宁死不嫁,我成至尊你哭啥?  舔狗日记(np)  爱上你的代价让我承受不起  糟糕,穿成傻子师尊的小狗徒弟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