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刚驶进敦煌市区,远处的鸣沙山就裹着金红色的晚霞撞进视野,月牙泉像块翡翠嵌在沙山之间,莫高窟的九层楼在暮色里露出飞檐的轮廓。林野把车窗降下些,干燥的风带着沙粒的温度吹进来,怀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轻轻震动——这是靠近古物的熟悉信号。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楼兰石片,石片上的花纹被体温焐得温润,和藏族转经筒、苗族平安坠一起,在胸前形成了一串跨越山海的印记。
“终于见到真的莫高窟了!”阿凯扒着车窗,手里的相机对着九层楼不停按快门,“之前在课本上看图片就觉得震撼,现在亲眼见,比想象中还壮观!”他背上的防水包又鼓了些,里面装着在罗布泊买的戈壁石,还有刚从路边摊位上淘来的敦煌明信片,每张都印着不同的壁画图案。
李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捧着一本《莫高窟志》,书页间夹着几张泛黄的老照片:“莫高窟现存七百多个洞窟,大部分都已经编号保护,但根据古籍记载,还有些‘秘密洞窟’没被发现,藏在鸣沙山的崖壁深处,据说里面保存着未被破坏的唐代经卷和壁画。咱们要找的,就是其中一个叫‘千佛洞’的秘密洞窟。”
张科长握着方向盘,避开街上的游客:“我已经联系了莫高窟的文物保护专家,姓陈,研究莫高窟壁画三十年了,对崖壁的结构特别熟悉。他说秘密洞窟的入口很隐蔽,得等闭馆后才能带咱们去勘察。”
车停在莫高窟景区附近的民宿时,陈教授已经在门口等着了。他穿着件灰色的工作服,袖口沾着些颜料,手里拿着一个放大镜,镜片后的眼睛里满是疲惫却透着光:“你们来得正好,最近崖壁有些渗水,得抓紧时间找,不然里面的经卷可能会受潮发霉。”
民宿的院子里种着几棵沙枣树,晚风一吹,飘来淡淡的果香。走进房间,陈教授把一张莫高窟崖壁的测绘图铺在桌上:“根据我翻的清代文献,千佛洞的入口在第302窟和第303窟之间的崖缝里,被一层厚厚的沙砾和壁画残片挡住了。而且入口处有‘封门砖’,是唐代工匠特制的,得用专门的工具才能撬开,不能用蛮力,不然会损坏周围的壁画。”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测绘图上:“陈教授,您看这罗盘上的刻痕,和莫高窟壁画里的‘飞天’图案有没有相似之处?我爷爷日记里说,这罗盘能和古遗迹的图腾呼应,说不定能帮咱们确定入口的准确位置。”
陈教授拿起罗盘,对着灯光仔细看了半天,突然眼睛一亮:“这刻痕的线条弧度,和第302窟壁画里飞天的飘带一模一样!看来你们真是有缘人。不过要找入口,还得靠专业的探测仪,崖壁里可能有空洞,咱们得先确定安全才能动手。”
接下来的两天,林野他们跟着陈教授在莫高窟熟悉环境。白天,陈教授带他们参观已经开放的洞窟,讲解壁画的历史和修复技术——哪些是北魏的粗犷线条,哪些是唐代的绚丽色彩,哪些又是宋代的细腻笔触,听得大家连连惊叹。晚上,他们就跟着陈教授调试探测仪,学习怎么分辨崖壁的回声,判断是否有空洞。阿凯为了学会用探测仪,每天都熬到半夜,笔记记得比上学时还认真。
闭馆后的莫高窟格外安静,只有风穿过崖壁的“呜呜”声,像在诉说千年的故事。出发那天,晚上九点,陈教授带着大家拿着探测仪,沿着崖壁往第302窟走。月光洒在崖壁上,把壁画的影子拉得很长,飞天、菩萨、供养人的形象在夜色里显得格外庄严。
走到第302窟和第303窟之间,陈教授停下脚步,让大家把探测仪贴在崖壁上。仪器屏幕上很快出现了一道绿色的曲线,显示崖壁后面有一个约十平方米的空洞。“就是这里了!”陈教授压低声音说,从背包里拿出一把特制的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开崖壁上的沙砾和残片。
挖了大概半个小时,终于露出了一层砖红色的封门砖。砖上刻着细小的文字,陈教授用放大镜看了看:“是唐代的‘开成三年’,和文献记载的时间一致!”他拿出一根细铁棍,顺着砖缝慢慢撬动,每一块砖都轻拿轻放,生怕碰掉周围的壁画。
封门砖被一块块取下后,一个黑黢黢的洞口露了出来,一股带着尘土和纸张霉变的气息从里面飘出来。陈教授打开强光手电,光柱照进去,能看到洞窟里堆着很多卷轴,墙壁上还画着完整的壁画,色彩比外面开放的洞窟还要鲜艳。
“这就是千佛洞!”陈教授激动得声音都在抖,“我找了二十年,终于找到了!”林野跟着陈教授走进洞窟,脚下的地面铺着一层厚厚的尘土,踩上去能听到“沙沙”的声响。洞窟的正中央放着一个石案,石案上摆着一个铜制的经卷盒,周围散落着一些陶制的油灯,灯盏里还有残留的灯油。
李教授走到壁画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这些壁画是唐代中期的风格,画的是‘西方极乐世界’,人物的衣袂、飘带的线条都特别流畅,颜色用的是矿物颜料,所以能保存这么久!”他一边说一边拍照,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野走到石案前,小心地打开经卷盒,里面整齐地叠放着十几卷经卷,每一卷都用丝绸包裹着。他拿出一卷,轻轻展开,上面的文字是唐代的楷书,字迹工整,内容是《金刚经》的片段。“这些经卷太珍贵了!”林野激动地说,“比已经发现的敦煌经卷保存得还要完好!”
就在大家忙着清理经卷和拍摄壁画的时候,洞窟顶部突然落下几块小石子。陈教授脸色一变:“不好!崖壁可能要塌方!咱们赶紧把经卷收拾好,先出去!”大家赶紧把经卷小心地放进特制的箱子里,抱着箱子往洞口跑,刚跑出洞窟,身后就传来“轰隆”一声,几块大石头堵住了洞口,幸好没有伤到任何人。
“好险!”阿凯拍着胸口,大口喘着气,“这秘密洞窟也太危险了,还好咱们跑得快!”陈教授擦了擦额头的汗:“莫高窟的崖壁是沙砾岩,本来就不稳定,刚才挖封门砖的时候可能震动到了,幸好没造成大的塌方。”
第二天一早,文物保护团队就带着专业设备赶到了。大家用起重机小心地移开堵住洞口的石头,然后在洞窟周围搭建了保护架,防止崖壁继续坍塌。接下来的几天,团队里的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清理洞窟里的文物——除了经卷和壁画,还发现了几尊小型的泥塑佛像,虽然有些残破,但依然能看出唐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在整理经卷的时候,林野发现其中一卷的末尾夹着一张小小的羊皮纸,上面用吐蕃文写着几行字。陈教授请来懂吐蕃文的专家,翻译后才知道,这张羊皮纸记载了千佛洞的来历:唐代中期,有一位叫“法藏”的僧人,为了保护经卷不被战乱破坏,特意在崖壁深处开凿了这个洞窟,把珍贵的经卷和壁画藏在这里,希望后世能有人发现,让佛法流传下去。
“这位法藏僧人真是有心了!”李教授感慨地说,“要是没有他,这些经卷可能早就毁在战乱里了,咱们也看不到这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张科长也很感慨,他给文物局总部打电话,申请把千佛洞列为重点保护对象,派专人进行修复和管理。
当天晚上,莫高窟的工作人员为大家举办了简单的庆祝晚宴。宴会上,陈教授给大家讲了很多莫高窟的故事——有修复师为了补一块壁画,在崖壁上待了三个月;有学者为了研究一个洞窟的年代,查阅了上千本古籍;还有当地的村民,世代守护着莫高窟,不让文物受到破坏。
陈教授端起酒杯,敬了林野一杯:“你们年轻人有闯劲,又懂保护,以后莫高窟的传承,还得靠你们。我听说你们之前还去过武夷山、湘西、香格里拉、罗布泊,保护了很多文物,真是不容易。”
林野接过酒杯,心里暖暖的:“陈教授,您过奖了,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以后我们还会去更多地方,保护更多的文物,让更多人了解咱们国家的历史文化。”
第二天一早,林野他们准备离开敦煌。陈教授送他们到景区门口,手里拿着一本精装的《莫高窟壁画集》:“这是我自己编的书,送给你们做纪念。里面有很多不对外开放的壁画照片,希望你们能记住莫高窟,以后常回来看看。”
林野接过书,紧紧握了握陈教授的手:“谢谢您,陈教授,我们一定会常回来的。等千佛洞修复好了,我们第一时间就来参观。”
车慢慢驶出敦煌市区,鸣沙山和月牙泉渐渐远去。林野看着怀里的青铜罗盘,又摸了摸口袋里的楼兰石片、藏族转经筒和苗族平安坠,心里满是期待。他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新的一页,上面画着一张潦草的地图,标注着“陕西西安——秦始皇陵附近秘藏”。
“接下来咱们去哪里?”阿凯凑过来,眼里满是兴奋。林野笑了笑,指着日记上的地图:“爷爷日记里说,西安秦始皇陵附近有个秘密藏坑,里面可能藏着秦代的青铜兵器和竹简,咱们下一站就去西安!”
大家都欢呼起来,阿凯赶紧拿出手机,开始查西安的美食和景点:“我早就想吃西安的肉夹馍和羊肉泡馍了!还有兵马俑,一定要去看看!”张科长笑着说:“咱们这次去西安,还得联系当地的文物局,秦始皇陵附近的保护很严格,得有专业人员陪同才能勘察。”
车一路向东,窗外的景色从戈壁变成了平原,远处的秦岭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林野看着怀里的日记,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秦始皇陵附近的秘藏,保护好秦代的文物,让更多人了解大秦帝国的辉煌历史。
他知道,新的冒险又要开始了。西安的秦始皇陵,还有那些沉睡了两千多年的秦代文物,都在等着他们去发现,去守护。而他,也会带着爷爷的心愿,带着对古老文化的敬畏,继续走下去,让更多的历史宝藏重见天日,让中华文明的火种代代相传。
车过渭河大桥时,西安的轮廓终于清晰起来——古城墙像一条青灰色的巨龙盘踞在平原上,钟鼓楼的飞檐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远处的秦岭山脉若隐若现。林野把车窗降下,带着历史厚重感的风灌进来,怀里的青铜罗盘又开始微微发烫,与口袋里的莫高窟壁画集、楼兰石片、藏族转经筒和苗族平安坠形成奇妙的共振,仿佛在呼应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千年文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就是西安啊!比课本里写的还气派!”阿凯扒着车窗,手里的相机快门按个不停,镜头从古城墙扫到街边的肉夹馍摊位,“终于能吃到正宗的羊肉泡馍了,我从敦煌就开始盼了!”他背上的防水包又鼓了些,除了一路收集的文物照片,还多了在敦煌买的飞天纹样书签,和刚从服务区便利店抢的西安地图。
李教授坐在副驾驶座上,手里捧着一本《秦代考古录》,书页间夹着几张泛黄的老照片——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兵马俑发掘时的场景。他推了推眼镜,指着窗外:“秦始皇陵就在临潼区,距咱们现在的位置还有四十公里。根据古籍记载,除了已发现的兵马俑坑,陵寝周围还有不少未被发掘的‘陪葬坑’,咱们要找的秘藏,很可能就在其中一个‘青铜兵器坑’里,里面据说藏着秦代的青铜剑、弩机,还有记载军事战术的竹简。”
张科长握着方向盘,避开早晚高峰的车流:“我已经联系了陕西省文物局,他们派了秦陵考古队的赵队长接应咱们。赵队长研究秦始皇陵三十年了,参与过兵马俑二号坑的发掘,对陵寝周边的地质结构了如指掌。咱们先去考古队驻地汇合,等他详细介绍情况。”
车停在考古队驻地时,赵队长已经在门口等候。他穿着件深蓝色的工装服,袖口沾着些泥土,手里拿着一个磨损严重的笔记本,见到林野他们,热情地迎上来:“一路辛苦!你们在敦煌发现千佛洞的事,文物圈都传开了,能和你们一起探寻秦代秘藏,我特别期待!”
走进会议室,赵队长把一张巨大的秦始皇陵周边测绘图铺在桌上,指着图中一处标注着“待勘探区”的区域:“根据最新的物探数据,这片区域的土壤电阻率异常,很可能存在地下空洞。结合《史记》里‘秦陵藏兵器百万’的记载,我们推测这里就是青铜兵器坑的位置。但这片区域靠近秦陵核心区,地质结构复杂,还有可能存在水银层,不能贸然开挖,得先确定入口位置和安全通道。”
林野掏出青铜罗盘,放在测绘图上,罗盘指针缓缓转动,最后稳稳指向待勘探区的西北角:“赵队长,您看这个方向——我爷爷的日记里提到,秦代秘藏的入口通常与‘天干地支’对应,西北角是‘乾位’,很可能就是入口所在。”
赵队长眼睛一亮,赶紧拿出放大镜仔细查看测绘图:“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这片区域的西北角有一处不起眼的土丘,之前我们以为是自然形成的,现在看来,很可能是人工堆筑的封土!”
接下来的三天,林野他们跟着赵队长在待勘探区进行实地勘察。白天,他们用无人机航拍地形,用探地雷达扫描地下结构;晚上,就在考古队驻地研究数据,比对古籍记载。阿凯学得格外认真,不仅跟着赵队长学习使用探地雷达,还把每天的发现都详细记在笔记本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示意图。
第四天一早,探地雷达终于传来好消息——在土丘下方五米处,探测到一个约二十平方米的矩形空洞,空洞边缘有明显的人工开凿痕迹。赵队长兴奋地拍着桌子:“找到了!这肯定就是青铜兵器坑的入口!咱们明天一早就开始清理封土,注意动作一定要轻,不能破坏周围的遗迹。”
清理封土的工作比想象中艰难。土丘的土壤经过两千多年的压实,坚硬得像石头,只能用小铲子一点一点挖。林野和阿凯轮流上阵,手心磨出了水泡也不肯停。赵队长则在一旁指挥,时不时用毛刷清理土壤里的陶片、铜锈,生怕错过任何线索。
挖到第五天下午,终于露出了一块青灰色的石板。石板上刻着模糊的秦代篆文,赵队长用软毛刷轻轻清理后,辨认出上面的字:“兵甲之藏,以卫陵寝”。“就是这里!”赵队长激动地说,招呼大家一起小心地掀开石板——石板下方,一条狭窄的通道延伸向黑暗,一股带着金属锈蚀味的凉风从里面飘出来。
赵队长打开强光手电,光柱照亮了通道内壁——墙壁上整齐地排列着秦代砖,砖缝里的白灰依然清晰。“这是秦代的‘券顶通道’,保存得太完整了!”李教授忍不住感叹,拿出相机仔细拍摄每一块砖的纹路。
林野第一个走进通道,通道高度不足两米,需要弯腰前行。走了大概三十步,前方突然开阔起来,一个长方形的洞窟出现在眼前——洞窟两侧的架子上,整齐地摆放着青铜剑、弩机、戈、矛等兵器,剑身泛着幽绿的光泽,仿佛刚铸造完成;洞窟中央的石台上,堆着几卷用麻布包裹的竹简,虽然麻布已经腐朽,但竹简依然完好。
“我的天,这简直是秦代兵器库!”阿凯激动得声音都在抖,刚想伸手触摸一把青铜剑,就被赵队长拦住:“别碰!这些兵器表面有一层氧化层,一旦破坏,很快就会锈蚀。咱们得先做好保护措施,用专业的工具把它们转移到恒温恒湿的箱子里。”
考古队的工作人员立刻展开工作,有的用软布包裹兵器,有的用特制的托盘盛放竹简,有的则用仪器检测洞窟内的温湿度。林野和李教授则负责记录每一件文物的位置、形态,生怕出现任何差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糟糕,穿成傻子师尊的小狗徒弟了 跟爸爸做爱的时候被同学撞见(nph) 表姑娘要出嫁,禁欲世子急红眼 复燃(高h) 月影灯花 舔狗日记(np) 爱上你的代价让我承受不起 宁死不嫁,我成至尊你哭啥? 系统:北辰传说 超凡穿越传奇 追夫火葬场,绝美老婆悔恨终生 【综英美/总攻】超级英雄会梦到美丽人外吗? 我离家之后,不羡鸳鸯,不羡仙 异兽不能养?我转头就开动物园! 少年白马:北离传说之江湖客栈 时光印记:年代收藏 我和系统在古代当躺狗 醉在仙途 凡人:修仙界最强弃徒 穿成恶毒真千金,反派偷听我心声